杨福泉简历和论著简介论著封面
常有学友咨询我写过的一些论著和论文等的情况,这里根据云南大学“人类学之滇”公号年发布过的"今日人物”资料做了一些补充,提供给感兴趣的学友们参看查询。 一、主要简历纳西族、二级研究员,年获得博士学位,年11月至年11月任云南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云南省东南亚南亚研究院副院长。现任云南大学民族学博士导师、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西南民族研究会副会长、云南纳西学研究会会长。年获得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一等奖);年被评选为云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第一层次人才;年入选由国家人事部、科学技术部、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评选的“中国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年获得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年入选“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第三届“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年入选“云南省突出贡献社科专家”(全省8人之一)年入选“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年入选“中国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民族学50人中的第12名年至年,年至年获德国国家科学研究会基金(DFGScholarship),年至年在德国科隆(Koln)大学从事为期4年的纳西族语言和东巴文化的合作研究;曾获联合国大学博士后奖学金到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访问研究。年至今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从事民族学、人类学、纳西学研究;先后应邀到瑞士苏黎世大学民族学博物馆、瑞典国立远东文物博物馆”(TheNationalMuseumofFarEasternAntiquities)、斯德哥尔摩大学东方语言学系(TheDepartmentofOrientalLanguagesofStockhomeUniversity)、隆德(Lund)大学东亚、东南亚研究中心、美国惠特曼(Whitman)学院、匹兹尔(Pitzer)学院、美国康涅狄格学院(ConneticutCollege)、纽约联合学院(UnionCollege)、加州大学戴维斯(UCDavis)分校,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CollegeLondon,简写UCL)、东安格利亚大学意大利特兰托(Trento)大学、马切拉塔(Macerata)大学、日本京都大学和爱知大学以及埃及、印度、泰国、越南、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讲学访问。年至年任与云南省政府合作推进滇西北大河流域保护与发展(含国家公园)的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云南项目文化顾问。二、主要学术方向长期致力于民族学、人类学、纳西学、纳西族与藏族关系史、东巴教与苯教关系、当代云南民族地区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三、主持完成(和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多元文化与纳西族社会研究”,最终成果为:《多元文化与纳西社会》,云南人民出版社年版,获云南省政府颁发的“云南省-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中国原始宗教资料丛编·纳西族卷”(副主编),国家七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中国原始宗教资料集成”之一,最终成果为:《中国原始宗教资料丛编·纳西族卷》,上海人民出版社年初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再版。3.东巴教通论,年立项,年完成,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等级,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4.纳西东巴文献搜集、释读刊布的深度开发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1AZDO73),年完成。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研究”子项目《藏羌彝走廊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16ZDA(在研)6.国外纳西学百年研究史,批准号:VJX,是冷门绝学重大专项项目(在研)。四、出版的主要学术著作(按时间先后排序)1.《现代纳西文稿语法分析和翻译》(英文、纳西文版),德国波恩国家科学出版社年版。(StoriesinModernNaxi,byYangFuquan,prefacedandEditedbyKlausLudwigJanert,VGHWissenschaftesverlage,Bonn,Germany,)2.《火塘文化录》(主笔,与郑晓云合作),云南人民出版社,年版,年重印。3.《神奇的殉情》,香港三联书店年4月版,台湾珠海出版公司年再版。4.《灶与灶神》,北京学苑出版社年版,台湾汉扬出版公司年再版,台湾云龙出版社于年再版。5.《原始生命神与生命观》,云南人民出版社年版。6.《多元文化与纳西社会》,云南人民出版社年版,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7.《秘笈古韵》,云南民族出版社年版。8.《走进纳西人的心灵和家园》,云南民族出版社年版,年重印。9..《生死绎影·魂路》,深圳海天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年版。10.《生死绎影·殉情》,深圳海天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年版。11.《绿雪歌者──李霖灿与东巴文化》,云南教育出版社年版。12.《古王国的望族后裔》,云南大学出版社,昆明,年版,年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和云南人民出版社联合再版。13《寻找祖先的灵魂──重返纳西古王国》,台湾大地地理文化科技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年版。14..《纳西文明》,四川人民出版社年版。教育部推荐为《历史》(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参考书。15.《走进图画象形文字的灵境》,四川美术出版社年版;年修订再版,书名改为《纳西古王国的东巴教——走进图画象形文的灵境》。此书获云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年度优秀成果一等奖”。16《神奇的东方大峡谷:虎跳峡》,云南民族出版社年版。17.《纳西人的圣山与情山:玉龙山》,云南民族出版社年版18.《丽江大研:云南的世界名城》,云南美术出版社在年出版19.《纳西古王国的东巴教》,四川美术出版社年版。(获得云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寻找丽江之魂——融入纳西古王国》,民族出版社年版。21.《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民族出版社年版。获云南省第10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入选《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百年重要著作提要》;入选“当代云南社会科学百人百部优秀学术著作丛书”,云南人民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年。22.《纳西族文化史论》,云南大学出版社年版。获“第十一届云南图书奖”(二等奖)。23.《依山傍水凝古韵:灵境丽江》上海文艺出版社,年版。24.《纳西族民族志田野调查实录》(收进杨福泉的25篇田野调查报告),中国书籍出版社,年版。25.《玉龙情殇——纳西族的殉情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年版。入选“书香中国”位名人名家推荐本好书”26.《纳西凝古韵–山水丽江》,万里机构.万里书店(香港、台湾),年版27.《西行茶马古道——滇藏之路探秘》,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版。28.《杨福泉纳西学论集》,(北京)民族出版社年7月版。29.《云南名镇名村的保护和发展研究》,(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年版。30.《东巴教通论》(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北京)中华书局,年版,68万字,张图。年年被评为云南省第17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31.《活着的象形文字与东巴文化》,“经典云南丛书”,云南教育出版社,年。32.《圣山、灵山与情山——一个纳西学人对玉龙雪山的解读》,云南大学出版社,年33:《纳西之韵》,云南人民出版社,年34、《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第3版),民族出版社,年。35《玉龙彩云:纳西族》(主编,主笔),中华民族文化大系之一,上海文化出版社,年36.《忠臣雅士:木增》,云南人民出版社,年。37.《域外访学记》,云南人民出版社,年。38.《杨福泉论文选》(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名家文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五、出版的文学作品:1.《丽江岁月与海外萍踪——杨福泉散文选》(收进作者发表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各种报刊的77篇散文),云南人民出版社,年。2.《圣山下的古国:走进纳西人的心灵和家园》,云南民族出版社年版。3.《圣山、灵山与情山——一个纳西学人对玉龙雪山的解读》,云南大学出版社,年。4.《杨福泉作品选集》(纳西族现当代作家作品选集),光明日报出版社,年,46万字。5.《大江高地行——从云之南到青藏高原》,云南人民出版社,年。六、主编的著作1.《云南少数民族概览》(主编之一),74万字,云南人民出版社年版。页。2..《丽江玉龙山区域农村发展和生态调查》(汉文版,副主编,中美合作项目)云南人民出版社年版。3..《中国原始宗教资料丛编.纳西族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重点项目,(和志武主编,杨福泉副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版。4.《策划丽江》(主编与第一作者),民族出版社年版。5.《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白沙乡白沙完小乡土知识教育的实践》,云南出版集团5.公司云南科技出版社年版。6.《纳西学研究论集》(第一辑),云南人民出版社,年。7.《远去的背影》(云南民族老照片学术画册),副主编、撰稿者之一,云南人民出版社,年。入选新闻出版总署与国家民委共同组织的“首届向全国推荐百种优秀民族图书”;入选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名录。8.《当代云南纳西族简史》,云南人民出版社年即出。9.IconandTransformation:(Re)ImaginingsinDongbaArt:(图像及其变化—东巴艺术中的再想象)(与孟彻理、张云岭合作主编,PublichedbySheehanGalleryPress,WhitmanCollege,WallaWalla,WA.(华盛顿州惠特曼学院西寒艺术馆年出版)。10.《云南名镇名村的保护和发展研究》,杨福泉等著,中国书籍出版社,年38万字,张图。11.《桥头堡建设中的云南社会事业》(杨福泉等编著,“云南面向西南开发的桥头堡建设丛书”之一),云南人民出版社,年。12.《远逝的背影——云南民族记忆-》(大型学术画册)副主编、撰写总论和纳西族部分、统稿全书。此书收录了数百张拍摄于上世纪50-70年代、收藏在云南省社科院图书馆的各民族老照片,做了详细的图说),云南人民出版社,年13《民族、宗教与云南的和谐发展》(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年。14.《云南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云南蓝皮书)(主编),云南大学出版社。15.《云南蓝皮书·旅游卷·年》(主编,合著),云南大学出版社,年版。16.《云南旅游发展报告》(主编、合著),云南大学出版社,年版。17.《云南旅游发展报告》(主编、合著),云南大学出版社,年版18.《云南文化蓝皮书》(~),云南大学出版社,年19.《丽江市和迪庆州旅游与文化互动发展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年20.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环境出版社,年。21.《新定位大团结——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纪实》,云南人民出版社,年。22.《纳西东巴文献搜集、释读刊布的深度开发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23《云南国家公园社区带动研究》(主编:杨福泉、杜娟),云南人民出版社,年。七、翻译的著作1.《国际东巴文化研究集粹》(白庚胜、杨福泉编译),云南人民出版社年版;年重印。2,《中国西南纳西古王国》(主审校和部分章节、全部图片的翻译),洛克(Rock,J.F.)著、刘宗岳等译,云南美术出版社年版。3.《纳西、摩梭民族志——亲属制、仪式、象形文字》(奥皮茨、伊丽莎白许主编)(组织翻译、审校),云南大学出版社年。八、在国内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1.纳西族的古典神话与古代家庭,载《思想战线》年第4期。2.纳西族人猴婚配神话刍议,载《民间文学论坛》年第3期。3.纳西族东巴经中的“黑”、“白”观念探讨,载《世界宗教研究》年第2期。4.论纳西族殉情长诗“游悲”,载《山茶》年第2期.5.纳西族爱情悲剧文学审美论,载《山茶》年第6期.6.论纳西族东巴经中的牲祭,载《民族学与现代化》年第2期7.西德对纳西族文化的研究及其它,《民族文学研究》年1期。8.论纳西族的飞禽崇拜,载《玉龙山》年第4期。9.从心理传统看纳西族文化与古羌文化之间的关系,载《边疆文化论丛》(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年版。10.纳西族木石崇拜文化论,1万字,载《思想战线》年第3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年第5期摘载;《中央民族学院学报》年第5期摘载。11.纳西族的崇尚勇武精神及其源流探索,载《民族研究》年第3期。12.论纳西族的传统生育礼俗,载《云南社会科学》年第1期,13.论纳西族巫师“桑尼”,载《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年第1期14.西方纳西东巴文化研究述评,载《云南社会科学》年第4期。15.东巴教所反映的生殖崇拜文化探讨,载《东巴文化论》(二),云南人民出版社年版16.论纳西族生命神“肆”,《思想战线》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宗教卷》年第10期全文转载。17.东巴教〈神路图〉详解,载《云南艺术学院学报》年第1期。18.纳西族的灵魂观,载《思想战线》年第5期。19.生态旅游与云南的旅游资源保护,载《云南社会科学》年第1期,第52--58页。为《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旅游经济卷》年第2期全文转载。年由美国学者贝尔曼(M.L.Berman)翻译为英文并进入国际互联网。20.纳西族的“青蛙五行”与生命观,载《云南民院学报》年第4期。21.略论纳西族东巴教中的箭,载《民族研究》年第4期。22.佛道教对纳西族社会生活的影响,载《云南社会科学》年第6期。23.论火神,1万字,载《新华文摘》年第11期,第--页。原载《云南社会科学》年第2期,第49--55页。24.汉族灶神与中国少数民族灶神的比较研究,1.5万字,载《中国民间文化》(五),学林出版社年版。25.“改土归流”中的“以夏变夷”对纳西族社会的影响,载《人类学与西南民族》,云南大学出版社年版。载《云南民族学文集》,越南河内年版。26.论东巴教中的生命树与死亡树,载《云南学术探索》年第3期。27东巴经殉情长诗〈鲁般鲁饶〉刍论,载《民族文学研究》年第2期。28略论纳西族生命观中的“气”观念,载《东陆学林》第八辑,云南大学出版社年版。29.纳西族古典殉情文学中的灵界信仰,《民族艺术》年第3期30.纳西族“山中灵界”观及其演变,“中日民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云南社会科学》年第1期。31.漫漫亡灵路,《山茶人文地理杂志》年第3期。32.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思想战线》年第5期。33.在瑞士举行的国外首次纳西东巴文化展,载《云南社会科学》年第4期。34《敦煌吐蕃文书〈马匹仪轨道作用的起源〉与东巴经〈献冥马〉的比较研究》,载《民族研究》年第1期35《论东巴教对纳西族社会的影响》,《民族学研究》第12辑,民族出版社年版。36《纳西族的社区资源保护》,载《思想战线》年第3期37《丽江纳西族殉情现象揭秘》,载《民间文学论坛》年第1期。38《从〈神路图〉看藏文化对纳西族东巴教的影响》,载《云南社会科学》年第5期。39.东巴文化的命运及其与纳西族地区旅游发展之关系》,(云南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主办的“旅游与中国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学术论文。)载《旅游、人类学与中国社会》,杨慧、陈志明、张展鸿编,云南大学出版社,年。40.《丽江县白沙乡玉湖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前景调研》,载《华夏人文地理》年增刊《西部大开发中的云南文化产业》41《东巴文化与纳西族的社区生态保护》,《民族学通报》,第一辑,林超民主编,云南大学出版社,年42.《束河村记事》(田野调查),载《华夏人文地理》年第6期43.《东巴祭典》,载台湾《大地》第期,年4月号44.《丽江县藏传佛教现状调研》,载《西南文化研究》,年。45《云南民族文化生态村调查·丽江县龙泉村》,《华夏人文地理》年增刊。46.《论唐代吐蕃苯教对东巴教的影响》,载《思想战线》年第2期47.《纳西族、藏族同源异流关系考略》,《云南社会科学》年第6期48.《东巴文化与纳西族的社区生态保护》,《国际东巴文化艺术学术论文集》,白庚胜、和自兴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年版。49.《在诺贝尔故乡邂逅东巴经典》,《中国民族报》年2月1日4版50.《我与母语》,载《今日民族》,年第7期51.《火光中的忧思》,《人与生物圈》年1期。52.《正在消逝的手上的文化》,《人与生物圈》年1期。53.《意大利乡村“生态博物馆”对云南乡村文化产业的启示》,《中国文物报》年6月23日5版。54.《“国学”不应再拘泥于陈年旧说》,《中国民族报》年2月17日55.《略论中国少数民族的灶与家庭和社会角色之关系》,《中国西南文化研究》年卷。56.《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新论》,《云南社会科学》年6期,《新华文摘》年第7期摘载(论点摘编)。57..《“纳木依”与“纳”之族群关系考略》,载《民族研究》年3期58.《纳西族文化史的概念和几个问题》,《民族艺术研究》年第3期59..《纳西族、藏族同源异流关系考略》,《云南社会科学》年第6期60.《“纳西文化学年”和“纳西族东巴艺术及其再创造”展览在美国》,《云南社会科学》年第3期61.《政治制度变迁与纳西族的殉情》,《中南民族大学》年第期62..《略述丽江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发展》,载《丽江第二届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云南民族出版社年版63.《千年本波的心灵之路》,《华夏人文地理》14期,年4月64.《明代的治藏政策对纳西族和藏族上层之间关系的影响》,《云南社会科学》年1期65.《略论纳西族的生死观》,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年3期66.《略论纳西族和藏族的历史关系》,《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年3期67.《评李霖灿的东巴文化研究》,载《李霖灿教授学术纪念展》,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年版。68.《藏族、纳西族的人与自然观及神山崇拜的比较研究》,载《藏族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云南科技出版社,年版69.《论丽江古城纳西和汉文化的整合》,《思想战线》年2期70.《东巴教与苯教的初步比较研究》,载《“藏彝走廊”学术会议论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年版71.《丽江:水做的骨肉》,《中华遗产》,中华书局主办,年11月,总第八期。72.《藏族、纳西族的人与自然观及神山崇拜的比较研究》,杨福泉,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年第12期。73.《政治制度变迁与纳西族的殉情》,《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年第25卷第5期74.《东巴教与苯教的初步比较研究》,载《“藏彝走廊”学术会议论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年版75.《论少数民族本土文化传人的培养——以纳西族的东巴为个案》,《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年第3期。(入选《中国学术年鉴》年卷76.《纳藏关系与藏传佛教》,载王尧主编:《贤者新宴》,河北人民出版社,年版77.《纳西族文化研究》,与郭大烈合作,载《云南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与研究前沿报告》,云南大学出版社年出版78.《探秘“东方第一峡”》(田野调查报告),《华夏人文地理》年1期79.《云南旅游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云南社会科学》年第3期。80.《纳西族妇女在社区资源使用和管理中的角色》,载《社会性别与自然资源、民族文化》,和钟华主编,云南教育出版社年版81.《丽江县白沙乡龙泉村两性角色与木质能源之间关系的调研》,载《社会性别与自然资源、民族文化》,和钟华主编,云南教育出版社年版82.《唐代以来“茶马古道”上的纳藏贸易》,载《活着的茶马古道重镇:丽江大研古城》,民族出版社年版83.《永宁纳人的藏传佛教信仰及其特点》,载拉他咪·达石主编:《摩梭社会文化论文集》(下册),云南大学出版社,年84.《宁蒗县永宁乡纳人与藏文化关系个案调查》,载拉他咪·达石主编:《摩梭社会文化论文集》(下册),云南大学出版社,年85.《纳西族文化史的概念和几个问题》,载《民族艺术研究》.年3期。86.《纳西族的生命三段论》,《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年第5期87.《明代丽江版〈大藏经〉述略》,《云南日报》年2月17日88.《从丽江古城看遗产城市有形和无形文化的保护》,“第二届欧亚世界遗产城市国际会议”大会论文89.《以更广阔的视野研究摩梭(纳)文化》,《中国民族报》年8月18日90《反思与整合:构建当代多民族构成的中华民族道德文明》,《云南社会科学》年第4期。91.《再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危机-----以云南为例》(唯一作者),载《民族文化与全球化》,方铁、何星亮主编,民族出版社年版。92..《关于藏彝走廊中的纳文化》,《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年第2期93《从丽江古城谈遗产地文化保护和发展的一些想法》,《西南民族学报》年9期。94.《略论纳西族的生态伦理观》,《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年1期。95.《略论纳西族东巴教的多元宗教因素》,入选《当代中国宗教研究精选丛书·原始宗教与萨满教卷》,孟慧英主编,民族出版社年1月出版97.《历史上丽江民间藏传佛教信仰之变迁》,《云南社会科学》年5期。98.《一部科学人类学拓新之作》,《博览群书》年第1期。99.《不要让麻将之风坏了丽江的民风》,《丽江日报》,8,15,《丽江新闻周刊》,100.《略论木氏土司对藏区的管理》,载《丽江木氏土司与滇川藏交角区域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木仕华主编,中国藏学出版社,年9月版。.《略论东巴教的本土神祇谱系》,《思想战线》,年第1期。.《“东巴”和“本补”称谓考辨》,载《民族学报》(第七辑),云南民族大学编,民族出版社年版。.《略论东巴教与纳西民俗之间的关系》,载《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第七辑,云南大学出版社年版。.《当代中华文化精神及其教育应予整合和互补——关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定义和认同的思考》“载《中国民族报》-11-26,.社会与文化变迁对民族宗教文化认同的影响——纳西人对东巴教的认同及其变迁研究,《思想战线》,,第4期..藏族史诗《格萨尔》所反映的纳藏关系考略,《西藏研究》,6期,转载《全国《格萨(斯)尔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年11月版。再论纳西族的“黑”“白”观念,《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年第8期.从姜察拉本、姜摩赤尊到金城公主——唐代汉、藏、纳三族关系的一段轶事考释,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年第5期。.以文化学术交流促进中国与东盟的旅游深度合作——从一些实例看学术文化交流与促进东盟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中国东盟旅游合作论坛”论文,《云南社会科学》年第6期;收入《中国东盟旅游合作论坛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年。‘.《桥头堡建设与云南特色的社会事业》,《学术探索》年6期.论东巴教与纳西人的生态伦理道德和习俗,《中国文化与环境》,尹绍亭、窐田顺平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年。.国外纳西学研究的集粹之作——《纳西、摩梭民族志》评介(杨福泉等),《西南民族大学》,12期.略论艺术与纳西人的殉情悲剧之关系,由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南京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人类学新视野里的文化与艺术”学术研讨会论文。.略论纳西族东巴教的“威灵”“威力”崇拜,《思想战线》,5期.茶马古道研究和文化保护的几个问题《云南社会科学》,4期,P57-61《新华文摘》年19期摘载。.略论纳西族图画象形文字的象征意义《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年5期.略论艺术与纳西族殉情悲剧之关系,浙江、《文化艺术研究》,年第2期.《“文化焦虑”弥漫当前社会》,《人民论坛》(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重点期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年第2期,“爱思想”网转载为首页头条;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也转载了此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boencheng.com/kbecrk/6470.html
- 上一篇文章: 稀有岩鬣之土凯岩鬣
- 下一篇文章: 藏品新闻多彩世界钱上看G20部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