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战争中央博物馆图集
时间是衡量过去所做的事是否经得起考验的最好标准。这些英雄城市的纪念碑在永远颂扬着英雄们的业绩. 纪念伟大卫国战争爆发70周年,红色战神推出整理翻译的俄罗斯卫国战争中央博物馆图集,主要分为纵览以及露天展区两个部分,重点在于露天展区。图片等均为来自海外的珍贵而完整的高分辨率大图,完整记录卫国战争各个时期的红军与红海军各种装备与缴获以及战后苏联武装力量的各类珍贵的武器装备陈列。这些资料准备已久,在今天,卫国战争爆发70周年的特别日子放出,共同缅怀那些在为苏联人民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英勇献身的无名烈士们。卫国战争纪念馆室内展区的,为摄影爱好者拍摄图,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红色战神年6月 卫国战争博物馆全称“年至年伟大卫国战争中央博物馆”。年,为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莫斯科建成了占地公顷的胜利公园,卫国战争博物馆是公园的核心设施。 走进博物馆的一层大厅,灯光骤然暗淡,气氛庄严肃穆,一条红色地毯将人们的视线引向纪念厅。纪念厅中央是尊白色雕像——一位母亲面对死去的儿子正在悲伤地哭泣,天花板上垂下60万根银丝水晶灯,犹如“母亲涟涟的泪水”。 大厅里不时响起年苏联播音员播送“告苏联人民书”的浑厚声音,将人们的思绪一下子带回到那段烽火岁月…… 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集中了个师,架飞机和辆坦克,对苏联实施闪电战。因为对战争准备不足,苏联在战争初期损失惨重,节节败退,德军直趋莫斯科城下。同年10月,苏联government迁出莫斯科,但斯大林留在莫斯科并在11月7日十月革命节组织了红场阅兵,红军部队通过红场直接开赴前线。德军先头部队曾一度攻克拉丝那亚·波里扬那村,准备从这里重炮轰击克里姆林宫。在千钧一发的时刻,红军拼命夺回了克拉丝那亚·波里扬那,缴获了德军大炮。年7月14日,苏军首次在前线使用了刚刚研制出来的“喀秋莎”火箭炮,火箭炮连的第一位连长叫弗列罗夫。它的第一次齐射就把德军打懵了,随着“嗖嗖嗖”的啸叫声,天空一片火海,霎时间,德军阵地如大雨倾泻,似炸雷翻滚,德军伤亡惨重。 沿着楼梯拾级而上,就到了二层的光荣厅。白色的大理石墙壁上密密麻麻镌刻着名苏联英雄金光闪闪的名字(后又增补了83名英雄)。厅中央挺立着一尊10米高的苏军战士青铜像。他一只手托着钢盔,另一只手向上举起,身后的斗篷随风飘扬,好像正欲乘风归去。他的上方有一颗光芒四射的胜利勋章。这枚勋章于年设立,用铂金制成,镶有颗钻石和红宝石。只有在二战中对战争的转折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统帅和军事将领才能获此殊荣。有18人获得过这枚勋章:斯大林、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蒙哥马利、艾森豪威尔…… 展厅里设有6个全景画厅,生动地再现了卫国战争中的6个战役:莫斯科保卫战、列宁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库尔斯克会战、强渡第聂伯河和攻克柏林。 站在“列宁格勒保卫战”全景画面前,仿佛正面对一座熊熊燃烧的城市。在卫国战争中,列宁格勒(即圣彼得堡)被德军围困天,昼夜不停地轰炸、炮击,使城市遭受严重破坏,停水停电,缺吃少穿,严冬无法取暖,47万人战死,64万人饿死。8岁女孩丹娘的日记中这样写到:“1月25日,奶奶死了……”“5月10日,阿廖沙叔叔……”“5月13日,早晨7点半妈妈死了……都死了,就剩下丹娘一个人了“可怜的孩子也未能幸免于难,她死在了撤退的路上。 列宁格勒的工人们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坚持生产,制造出万枚炮弹和地雷。生产和修理了辆坦克、架飞机,成千上万门大炮和迫击炮。因为饥饿,工人把自己的身体绑在车床上,以防倒下。 一位红军战士的妻子奥哈普金娜,自己已经饿得一滴奶水也没有了,但为了救助奄奄一息的孩子,她毅然割破了手臂,让孩子吸吮自己的鲜血。 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在被围困的日子里创作出震撼人心的交响乐——“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并于年3月5日在城内演出,同时向前线和国外直播。一名在前线听到交响乐的德军士兵在日记中写到:“写出这种交响乐的民族是无法战胜的。” 走出博物馆,展厅高大的弧形长廊仿佛是一双张开的双臂,护卫着广场上三棱形.8米高的胜利纪念碑,寓意着卫国战争整整8个艰难的日日夜夜。每个棱面的浮雕,再现了莫斯科等12座英雄城市与敌人浴血奋战的场面。 纪念碑前是条长长的阶梯路,这是一条通向胜利之路。它从东向西分为5个阶段,以年为起点到年结束,每向上一级,就经历了一段沉重的历史,直至顶端,就走过了卫国战争中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也走向了最后的胜利。 远眺纪念馆,如同猎猎飘扬的旗帜。 主展馆的弧形回廊,其间有许多二战时期的功勋兵器。 主展馆入口,莫斯科卫国战争纪念馆由光荣厅、纪念厅、近卫军厅以及画廊、室外武器展地等组成。在纪念馆入口处,耸立着众多的二战苏军著名将帅的半身雕像,这里有斯大林、朱可夫、铁木辛哥、华西列夫斯基、科涅夫、安东诺夫、罗科索夫斯基等众多卫国战争中著名将帅。斯大林和朱可夫的半身雕像放在显要位置。 身着胜利礼服的斯大林元帅和朱可夫元帅 纪念馆的中央大厅,是个高深圆阔的大厅,叫光荣厅。这里没有通常展览馆那样以大量图片和文字开头的综合介绍,更没有展览实物,因而显得空旷、雄浑和肃穆。大厅上方的硕大穹顶镶嵌着几幅巨型浮雕,表现反法西斯战争各大战役的场面,圆弧形的墙壁上则镌刻着密密麻麻的二战英雄和烈士们的金色名字。绝大多数人在残酷的战争中默默无闻地死去,虽然他们的名字不为后人所知,但他们的功绩却名垂千古。 在反法西斯战争的苏德战场,苏联独力抗击了百分之八十德国法西斯军队,一共损失了二千七百万人口,单凭这一牺牲的数字就可以看出他们对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 气势恢宏的胜利圆顶 从陈列将帅雕像群的展厅往上,整个斜面都被一座宽阔的楼梯占满,通向楼上灯火辉煌的展览大厅。楼梯两边各有一条反映战场壮烈战争特色的宽大的装饰带“光荣之路”,上面装点着被子弹洞穿的钢盔、步枪、橄榄枝,引导参观者一步步向上登临,犹如从战争灾难的深渊一步步走向胜利的峰巅。 有的同志说,这条路是震撼的,的确正是由于这无数平凡的武器,弹药,装备,组成的红色剑盾,从坚韧抵抗,一步步走向柏林。 苏联英雄卓雅的雕像。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她随游击队潜入敌后,不幸被俘,受尽折磨英勇不屈,被德军绞死。 展柜中放置缴获的德国法西斯军队的旗帜和物品 雅尔塔会议使用的圆桌 缴获德军的军旗 缴获的德军武器装备和一些苏军指挥部装备 苏军第52集团军军旗 在纪念馆里还特设了一个“缅怀与哀悼厅”,透过这个展厅顶棚上洒下的淡黄的灯光,你可以看到从宽敞的顶棚上垂下的无数条水晶链,据说这些水晶链共有多万条之多,熠熠闪光,代表二战中前苏联多万死难者不朽的灵魂之光。 如果说图片和资料还不足以展现战争真实情景的话,那么纪念馆内的六个油画展厅的巨幅全景画,则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当年卫国战争所经历的主要战役中红军英勇抗击并歼灭法西斯军队的宏大场景。那些全景画跟在其他画廊里看到的油画不同,它不完全是画,画前还有模拟的景物。半圆形的幕墙上画着巨幅油画,地面的人物雕塑和墙上的画面布置得浑然一体,很难分清楚哪些是画出来的,哪些是实物,再配上灯光和音响,展现出一幅幅宏阔的战争场景,立体感极强。这里有世人所熟知的列宁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等等。在那一幅幅画中,被炸毁的桥梁、楼房的废墟,背景上的飞机与眼前的残破坦克残骸,和遍体鳞伤的红军战士在城市废墟中顽强射击、誓死血战的身影等都用逼真的模型表现出来,与背景上的画面融为一体,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使观众心灵震颤。战争的惨烈使人不禁想起前苏联女诗人阿赫玛托娃的诗句: 全都英勇无畏,全体!赤红色的火光迸射!生者同死者在一起:对荣誉来说,没有死者! 保卫列宁格勒 保卫莫斯科 保卫斯大林格勒 第一次斯大林突击,破围列宁格勒 攻克柏林 “艰难岁月”壁画。在列宁格勒被围困的日子里,人们仍然听音乐会,看展览。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钢琴边站立者)创作了《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并于1942年3月5日在城内演奏,同时向前线和国外直播。 列宁格勒在燃烧。1941~1944年,列宁格勒被德军围困了900天,47万人牺牲,64万人被烧死,1000多所建筑被炸坏,但敌人始终无法征服这个城市。 在卫国战争中,苏联牺牲了2700多万人。博物馆西侧的大型雕塑,表现了苏联人民视死如归,用血肉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前面是一位母亲正用手遮住孩子的眼睛,不让他看见惨烈的情景。 除了珍贵的历史文物,室内展区与室外展区还展示了众多的二战武器。 苏军在战争中使用过的高射炮和喀秋莎火箭炮 最后,胜利山上,俯瞰整个纪念馆,有机会的话,还是要身临其境的去看看,在那种氛围中,想必得到的无边的震撼与无尽的思考...... 可回复文字“异化、福利、优越性、社会保障、公休、计划经济、贫富差距、五年计划、集体农庄、市场经济、民主、选举、莫斯科、列宁格勒、华约、奥运会、誓词、苏联英雄、礼炮、胜利阅兵、解体、遗民、斯大林、苏斯洛夫、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科涅夫、最高领袖、共青团、科学院、航天、诗歌、机械表、卡皮查、李森科、谢苗诺夫、游击、乌克兰”等关键字获得苏联主义官方词条解释。也可回复“投稿、应聘、建议、分享”等与我互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boencheng.com/kbecfj/10264.html
- 上一篇文章: 几乎无法改编的20部小说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