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手机端阅读的特点,我们特地邀请作者撰写了文章精华版,与全文一起推出,方便读者在较短时间内了解文章内容。对该主题感兴趣的读者,可进一步阅读全文。在此感谢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撰写精华版的作者,你们的努力让学术论文的阅读体验变得更好。——精华版——这是一篇有关“收缩治理”的综述论文,其中大部分信息出自—年间在美国波士顿塔夫茨大学的访学观感。这次访学以中美收缩城市比较研究为主题,合作研究者贾斯汀·霍兰德(JustinHollander)教授也一直致力于分析收缩城市的规划应对,研究积累丰厚。除了教授和学校提供的丰富研究资料以外,北美东北部地区各种收缩城市(镇)案例,也让这一年的考察收获颇多。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文章内容之外的花絮。1收缩城镇考察和国际比较考察的第一个感慨是这里城镇收缩的历史悠长。除了那些大家已经耳熟能详的案例,美国东北部还有很多收缩中的中小城镇:枪火生产基地和汽车配套产业中心斯普林菲尔德(Springfield,MA)、水力造纸工坊霍利奥特(Holyoke,MA)、捕鲸和鲸油加工港口新贝德福德(NewBedford,MA)、北美工业革命时期的纺织城伍斯特(Worchester,MA)、玻璃产业小镇科宁(Corning,NY)等等。这些城镇大多崛起于19世纪美洲工业革命期间,在百年的演化中经历了多次起伏,有些成功地升级了产业(如科宁),有些逐渐转型了发展动能(如伍斯特),有些已经没落并艰难维系(如新贝德福德),有些仍然在衰退中挣扎(如斯普林菲尔德和霍利奥特)。通过进一步阅读文献,我发现很多美国大都会也都经历过若干次繁荣和萧条的轮替。即便是如今无比繁华的纽约市也曾经历过消沉的年代,那个时期的曼哈顿是萧条、破败、危险的代名词。人们对中心区生活的再度认可实际上仅是近40年间的事情。在拉开了考察城市发展的历史跨度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崛起—兴盛—危机—衰退—萧条—复兴—繁荣”的循环是美国城市发展历程中的既定规律(如图1中芝加哥)。由此可见,城市的“增长”和“收缩”可能都只是阶段性、交替性、必然性的历史事件,我们既不该为增长而疯狂,也不必因收缩而气馁。

图1芝加哥的发展轨迹

图片来源:作者年6月拍摄于芝加哥建筑中心(ChicagoArchitectureCenter),文字为作者所加

此外,非常巧合,访学期间办公室还有一位来自捷克的访学学者,雅罗斯拉夫·寇茨基(JaroslavKoutsky)教授,也是因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boencheng.com/kbechb/4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