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人的珍贵记忆临汝县人民影院
临汝人民影院,位于今天的汝州市宾馆南,原青年广场北侧,西侧为临汝县文化馆和皮麻社,东侧为临汝县招待所、电影管理站、工会大楼,南侧与青年广场的大舞台相望。 它于年筹建,年启用,是临汝五十多万人对共和国十周年生日的献礼之作。影院占地.51平方米,其中观众厅主体建筑南北长50米,东西宽16米,面积平方米。最初没有座凳,观众只能站着观看,后来县工会、招待所、文化馆等多个单位捐赠了样式个别的移动式木制连椅,每个连椅可坐五人。影院在使用这些连椅过程中,采取了渐次淘汰更新之法,至年座椅样式才基本统一。年,靠背式固定座椅安装以后,陈旧的木式连椅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固定式座椅釆用纵向东、中、西三大板块的安装方案,中间板块的东西侧设有两条南北走向的人行道,影院员工称之为东走廊和西走廊。大厅正中和舞台前设有东西走向的两条安全通道,共设39排,个座位。排次从影院大厅南墙内侧向舞台方向数(年前的座位排次是从舞台向大厅南墙方向数),1~34排,每排设30个号,(共计个座位),35排设26个号,36、37排各设24个号,38、39排各设20个号(共计个座位),另外17排10——20号的6个双号,设为工作人员专用席。年,面对激烈的文化市场竞争,在不改变原座位安装方案的情况下,硬座椅换成软包座椅,并将放映舞台加宽,尝试接纳小型歌舞的演出。 票价起初有5分、1角、1角五分三种,它依观众席位对银幕画面的远近和视角大小而定,业外人称之谓正排、偏排。 5分票价的座位分别是:30一一34五个排两头的各5个号(计50个座位);35排两头的各3个号、36排两头的各2个号(计10个座位);37排全排的24个号;38、39两个排全排的20个号(计64个座位),共座位。 1角票价的座位分别是:1——9排每个排的30个号(计个座位)、30一一36排每个排的20个号(计个座位),共个座位。 1角5分的票价座位是:10一一29排每排的30个号,共计个座位。 人民影院首场放映员是韩松枝、席元春,负责人韩松枝。最后一场的放映员是李清占、郭辈、陈庆召、张红石,电影院经理是张清民。 人民影院最早使用的是16mm毫米乌克兰电影放映机,之后依次改用国产长江FL——35型放映机(提包机)、新曙光FG35电影放映机(座机),最后使用的是松花江——35型固定式电影放映机(座机)。其放映光源也随着祖国光学研究的新成果和广大观众的要求,不断更新换代。它由白炽灯、碳棒,改进为氙灯,放映效果发生质的变化,赢来了观众的一片叫好,这叫王寨影队队长叶遂兴座不住了。他决定换掉使用多年的长江FL——16毫米放映机的白炽灯光源。年夏,在管理站孙长旺、杨麦长老师的帮助下,他带着自己的团队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改装的溴钨灯光源获得成功。在影院首场试演的《李双双》,放映效果明显提高,当即得到县委宣传部领导肯定,由此推动了全县老影机光源的改进。 人民影院的首场放映的电影是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黑白戏曲片《天仙配》,最后一场电影是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丰碑》。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由于特殊形势,国产片停产了,一度外语译制片活跃在我国的银幕上。当时有一句顺口溜:越南的飞机大炮,阿尔巴尼亚的搂搂抱抱,朝鲜的说说笑笑,中国的新闻简报”。周恩来总理在一次电影工作会议上说:我们现在进口的影片太多,自拍的电影太少,我都成了电影明星喽(即指《新闻简报》)。 人民影院上映的第一部苏联电影是《列宁在一九一八》,第一部朝鲜电影是《鲜花盛开的村庄》,第一部越南电影是《深姑娘的松林》,第一部阿尔巴及亚电影是《海岸风雷》,第一部南斯拉夫电影是《桥》;第一部印度电影是《流浪者》,第一部日本电影是《望乡》。 以后,放映的第一部电影是现代京剧样板戏是《沙家浜》,年复映后的第一部故事片是《秘密图纸》,第一部现代戏曲片是《朝阳沟》,第一部传统戏曲片是《杨门女将》,稍候的第一部武打电影是《少林寺》,第一部香港电影是《杂技英豪》,第一部台湾电影是《世上只有妈妈好》,第一部宽银幕电影是朝鲜《卖花姑娘》,第一部遮辐式电影是《燕归来》,第一部立体电影是《魔术师的奇遇》。 影院的座位排次最初不分单号双号,一字儿左右摆开。年后座位排次改从大厅南墙内侧向舞台方向数时,采取了单双号方式,它的每排座号从观众大厅南北中线东西等分,向西数为单号座,向东数为双号座。 年前人民影院日常晚上放映一至两场,新片每天七场为最(不含串片放映);年至年每天九场为最(不含串片放映);年至年每天最多放映达十二场(不含串片放映)。年至年由于物价上涨的因素,实行了三十多年的电影票价涨到五角和八角。年至年电影票价又增至一圆和二圆。后来,上级管理者改场片租百分比计费法,为先交片租的日计费法,加之它们的发行股(科)长,有即时定价的权力(如美国的《龙卷风》、台湾的《疯女泪》等影片,日片租竟高达元),基层影院不得不断地调整影票价格,人民影院最高票价卖过10元一张。 影院里上映的故事,幕幕牵动着汝州观众的心,令人记忆犹新的是,因崇拜毛主席爆发的热烈掌声,因喜欢《卓别林》招式出现的仰合笑声,因可怜《卖花姑娘》遭遇发出的同情哭声。 另外在汝州剧院建成前,它还是临汝县一段历史的见证者,因为政府的许多大型会议在影院召开。有很多决议从那里通过,有许多团队在那里披甲,有许多英模在那里戴花。 时光走到年,人民影院在多元化娱乐载体冲撞的激流中,伴随《丰碑》后放映大灯的关闭,它和观众告别了。不久又换了主人,楼端高悬了半个多世纪的“人民影院”换成了“建业生活广场”。 年,在几代汝州人记忆中最高规格的文化餐厅,随着一声轰鸣,永远消失于公众的视野。 一位老放映员年夏路过旧址,面对着废墟,感叹无限。遂作七绝一首: 闭目仍浮人海状,一幅银幕动城乡。 当年记忆今无影,草树疯狂鸟乱忙。 诗中的无奈,仅仅属汝州放映人吗? 文/王国成谭国强张清民 图/陈素贞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boencheng.com/kbecjj/11253.html
- 上一篇文章: 十部温情系电影,含着泪才能看完未来电
- 下一篇文章: 一人一车罐哥从鄂尔多斯开到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