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差萌和拧巴混乱差在哪想做自己还
在这个短平快的年代,怎样的人更容易赢得先机?上期聊过,一个重要的技巧是「立人设」:无论是明星还是普通人,给自己梳理关键词可以方便别人识别、记忆和使用你,从而让自己自然而然地脱颖而出。然而,虽然立人设已经成为普遍技巧,但有人立不好翻车砸锅,有人立得好光芒四射——差别在哪?从成功例子看,这两年成功的人设往往是带有「反差感」的:▲华莎就是这样,台上光芒万丈超级自信,台下超级放飞——很多人都是看了她台下生活的综艺被她圈粉的。国内例子也有,四字弟弟工作时一丝不苟,但工作外也很懂得放松:▲很可爱从根本上来说,反差其实是「几种状态」,比起单一模式,自然要有趣新鲜得多。但也有很多人会疑惑,传统观念上,我们并不喜欢那种「变色龙」式的人,而更推崇表里如一持久恒定等特征。不仅如此,很多人在人生早期阶段会苦恼于自己的个性很「混乱」:一会大大咧咧,一会神经敏感;一会过分悲观,一会过度乐观等等……▲然后又因为自己不够统一稳定而苦恼,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戴上假面不够真实,自我感觉挫败由此引入这期要讨论的问题:「反差萌」的魅力点在哪?为什么这年头流行的人设往往带有反差感?虽然都是一会一个样,为什么反差萌被大家接受喜爱,个性混乱却往往被人嫌弃?更重要的是,对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应该如何结合自己的情况,打造最适合自己的「反差萌」呢?今天就听简妮我来聊聊看吧!01反差萌,萌在哪?「反差萌」为什么这几年大热?1.1新鲜感惊喜感先说「新鲜感」:传统的人设往往是高度刻板印象的,比如干部就要一丝不苟,明星就要高高在上,作家就该文质彬彬——虽然不能说有很大问题吧,但久了也确实乏味,更何况很多时候也未必真实。▲盘点这几年出圈的言论,从傅园慧的「洪荒之力」,到易中天的「诸葛亮很帅」,其实都是打破原有刻板印象的(更专业的词叫解构/消解)一个更好的例子,是去年开始大热的王冰冰:大家都觉得央视记者应该成熟高冷,她一个亲切又专业的一来,大家都觉得新鲜,事半功倍就可脱颖而出。▲虽说专业能力不算顶尖,但人气肯定是杠杠的之前说过,这种思路深层来讲是细分市场定位/找赛道。想一下你同行/同类型大概对应啥刻板印象,你又能提供什么新鲜感(要根植于自己真实特质),你就离脱颖而出不远了。而如果说自己/同类型的对比可以提供新鲜感,那么自己跟自己对比,还能提供「惊喜感」:怎么理解「惊喜感」?最典型的例子是成为老夫老妻后,一方换发型换风格或改变,另一方很容易感受到「惊喜」(也有变惊吓的)。扩展到更广泛的人际关系,如果你只有一个关键词或者说一种模式,那么久而久之,人们对你会如何反应就会形成一种「刻板预期」,虽然更稳定可预测,但久了也很无聊。▲比如张天爱有个时段,我看到她就知道她肯定要壁咚哪个…相反,反差因为绑定了不同关键词不同模式,会自然而然地提供不确定感和惊喜感:「原来他还有这一面!」「所以在这件事上他会用哪一面呢?」▲鹿晗就是外表纤细柔弱,内心糙汉爷们的早期成功反差萌人设换句话说,如果你被评价为「不新鲜」,其实代表你的反应太过单一可预测,为自己加个模式或制造点出乎意料感,就可以非常便捷地提升新鲜感——并不一定要不断追流行!更妙的是,比起浅层的新鲜感和惊喜感,反差萌甚至在深层也是赢很大的:它同时有助于传递真实立体的形象,从而与受众建立深度的情感链接——听起来有点学术但别慌,我一说你就懂了。1.2真实感立体感深度情感链接上期说到,绑定单一关键词的人设,即使真实,也往往扁平化脸谱化。比如张天爱的「老攻」。虽然我们作为受众可以很快建立初步的熟悉感和认同感,但很难有进一步了解的欲望——所以为什么是老攻呢?她是怎样的人呢?她的世界观是什么呢?单一人设很难呈现这些复杂的信息,因为单一人设几乎必然是扁平的、高度脸谱化的。▲事实上,如果根据她的真实性格,比起老攻她应该更接近撩汉达人才对——一早设置这种反差萌不比老攻卖到吐好多了吗?事实上,你刚认识一个人和熟悉他后,对他的认知肯定是不同的,深度关系往往必然对应着形象的多面性。反过来应用,「反差感」也有助于提升亲密感:「只有熟悉他的我,才知道他的这一面诶!」▲比如泫雅因为超级性感常常被骂,粉丝就会辟谣,她私下很害羞跟男朋友感情也很好,并不是别人想的那样生活糜烂的明星如果只有单一关键词,就很难让一般用户(泛泛之交)和核心用户(深度认同)产生感觉差异,自然不利于培养深度认同和喜爱。这定律的应用不仅局限于明星/粉丝,还可以推广到朋友与情侣:最典型的例子是我超爱的《萤之光》,干物女女主上班一本正经下班超级放松,男主一开始看到她下班后毫无活力的样子大为嫌弃,但相处久了反而理解了她的另一面,并因此深深地爱上了她:▲工作的时候全力以赴,下班了就让自己放松放松嘛!而「多面性」之所以有利于建立深度认同,还不只上面说的「只有我知道」的亲密感,更在真实感。小萤的反差萌为什么吸引人呢?稍有社会阅历的人都知道,人不可能在每个领域全力以赴,她这种上班鸡血下班咸鱼的状态是非常真实的,而人们天然对真诚更有好感。相反,那种无论什么场合都温文尔雅风度翩翩,或无论什么时刻都乐观积极的人,往往会让人怀疑「不真实」——真人哪可能没点情绪波动呢?他是不是在戴上假面跟我交往呢?是不是并不想跟我关系深入呢?▲福尔摩斯虽然超级冷静理性,但也有脆弱感性的一面,并不崩人设,反而提供了真实感——因为人本就不可能在所有时刻都完全冷静理性啊!1.3能力感扩展可能性真实的人必然是多面的,不仅如此,越成熟能干的人往往「面」更多——为什么?人的「面」其实可以看做一种模式,而拿家用电器做比方(放心没有广告),你是喜欢那种只有单模式的电器,还是喜欢那种根据不同场景分了好几种不同模式的电器呢?绝大多数人都会回答后者吧!因为后者更能根据环境需求灵活调节:冷了能制热,热了能吹风,温度差不多能省电等等……能驾驭并灵活调节不同模式,本身就表示着相当高的成熟度:▲像王耀庆这种可精英可沙雕的,就很会看场合调模式更不用说,成熟的人的「面」展示起来也是有技巧的:拿四字弟弟来说,他演戏时非常认真,让人佩服他的敬业,但这种性格同时也容易让人有距离感和压迫感——啊他好认真哦,跟他讲话会不会很大压力很紧张!▲如果用单一模式去框,工作认真很容易被套入「强人」刻板印象,引起一系列担忧而他流露出的另一面,恰好可以缓解这种担忧:在片场休息的时候,他会像小朋友一样玩来玩去,让人觉得很可爱很想亲近,恰恰弥补了他「认真模式」可能带来的忧虑。▲换个角度,如果他只可爱不认真,人们又会担心他不敬业,所以这两种模式是恰好互补的能拥有并灵活使用不同「面」,不仅是能力的体现,更能赢得更多机会:比如现在流行的「可盐可甜」,魅力点说白了也在反差,既可以驾驭需要甜的场景,也可以驾驭需要咸的场景,比单模式的人配适的场景多太多,拥有的可能性也多太多。▲反差的一种体现类似的常见反差萌,其实还包括「看起来浑浑噩噩实则人间清醒(李诞、杨超越)」,「看起来吊儿郎当但对重要的事非常认真(日本漫画中常有这种设定)」,代入上面的分析,其实都是互补的,解决受众可能的忧虑,同时扩展了适用的场景。但问题来了,既然「多面性」如此重要又如此有益,为什么我们很久以来,反而推崇非多面的表里如一恒久稳定呢?02反差萌和混乱感,差在哪?大家喜爱的反差萌,和大家唾弃的「混乱感」甚至「表里不一」,差在哪?如何避免自己想要反差萌,结果被认为是后者?要回答这些问题,最好先聊聊我们为什么讨厌混乱感和表里不一:很多人对多面性的最初印象,都来自于「变色龙」这类形象:对上司春风拂面,对同事冷嘲热讽,对下属声色俱厉——这种反差不仅让人觉得虚伪,还让人觉得人格低下。▲所以我们很推崇所谓的不卑不亢,不管你厉害不厉害,我不跪舔你也不会欺负你其心理机制也不难猜测:谁都不能保证自己能永远做赢家,而这类过分捧高踩低的人,让人觉得将来讲不好就会捅自己一刀,稍有点社会阅历的人都懂得离他们远点。但话说回来,有问题的是他们的「多模式」吗?其实不是,是他们的「低道德感」——多模式本身其实没有问题(纠正传统误区)。但即使不掺杂道德因素,留意一下,人们之前也往往更喜欢那些简单的、表里如一的、从始而终的人——为什么?▲推崇这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典范背后的心理机制其实是「确定感/安全感」:我们需要通过预测他人的行为来调整自己,而如果对方的行为几十年如一日,就很容易被预测,从而带给受众确定感和安全感。反面例子,那些危险又迷人的反派角色往往是高度不可预测的:你不知道他会怎么做,因此你很难在他身上感受到安全和稳妥,更多是危险和刺激。▲不管是洛基还是莱托少爷扮演的小丑都是如此由此,「混乱感」的人为什么招人嫌?因为不同于稳定型,他们的行为往往是不可预测的(一会好一会不好),变数太多,让人「使用」起来很麻烦。▲职场中,一会做很好一会做很烂的人,就不如一直保持中上水平的人让人信任——谁知道你这次是很好还是很烂啊!但话说回来,同样是不可预测,为什么反派们可以虽危险却迷人,一般人混乱感则让人烦躁还讨厌呢?这两者的进一步差异,简妮我归结为「控场砸锅性」:危险又迷人的反派角色当然是不可预测的,但这种不可预测是针对受众的,他们自己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他们有能力控场,砸锅率很低。▲反例就是火箭队这俩了,他们的结局是可预测的(被打飞),但完全控不住过程,这就变成喜剧角色了相反,混乱感的人的行为不仅对于受众不可预测,他们自己其实也不太能预测和控制自己的状态。控不了场,砸锅概率很高——没能力,很难有魅力的!分析到这,其实「反差萌」和「混乱感」的差异也就呼之欲出:虽然同样是多面,但前者有能力控场,根据场景需求灵活调节自己的不同模式,得到好的结果;而后者没能力控场,会出现什么情况完全随机,砸锅率很高。更进一步,两者的差异核心在于有没有搞清楚「在什么场景下要表现什么特质」——用上海话中我很喜欢用的一个词描述,拎得清。▲要达到这水平,对外需要了解社会,对内需要调控自己,不容易的具体例子,同样是又成熟又幼稚,上班时成熟圆滑地处理事情,下班了幼稚地躺家里咸鱼,这是拎得清的,是反差萌;相反,上班时像巨婴一样要全世界照顾自己,下班了朋友找她玩摆出冷脸教训你都几岁了——这种又成熟又幼稚是反差了,萌吗?▲上台演戏不认真,下台演戏很入戏,拎不清让人讨厌的活体例子同样是又自信光芒万丈又低调不起眼,准备工作阶段低调努力谦逊,解决问题时自信满满,这叫反差萌。相反,准备工作阶段高调的要死,要解决问题出成绩的时候各种幺蛾子装死——是反差了,萌吗?▲前者的典型例子是《上锁的房间》里的小锁匠,所以反差萌真的都有套路的好吧!至此,相信大家已经比较深刻地理解了「反差萌」的魅力点和雷区了——是不是感觉更新了很多思维呢!但落实到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应该如何打造适合自己的「专属反差萌」呢?03如何打造自己的最强「反差萌」?①以「事」为基准,加强业务能力;单一人设也好,反差萌人设也好,与其说是关于我们自己,不如说是关于我们如何与他人和世界互动——让他们更了解和欣赏我们,从而把事情做得更好。很多误入歧途的人设研究者,都错在没有理解「人设最终是为事服务的」:你用什么人设,不仅关于你自己是怎样的(要真实,这点也很重要),还关于这样的你能怎样更好地做事,更好地为别人提供价值。▲卖人设卖到让人讨厌的人,几乎都有这个问题:过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boencheng.com/kbecjj/8580.html
- 上一篇文章: 只为发朋友圈,手机和相机的区别在哪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