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的主力军耳石症BPPV
夏季白癜风怎么预防 http://m.39.net/pf/a_4721408.htmlHAOYISHENG导语 眩晕想必是神经内科医生的重量级合作伙伴了吧。我在急诊晕气旺的时候,甚至一天多一半是眩晕相关患者,这其中又有多一半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rtigo,BPPV,俗称耳石症)。流行病学也证实了其多发,患病率约为十万分之十几到六十多。一个人一辈子里得上这病的机率为2.4%(如果这篇文章阅读量的话,大约会有个读者一辈子里得过BPPV)。当然大家如果被BPPV骚扰,也多在中老年,发病高峰在五六十岁,女性更多见一些(男:女约1:2到1:3)。 大家肯定在临床上见过BPPV,今天的文章目的主要是补充一些细节,特别是诊断用的Dix-Hallpik试验和治疗用的Eply法复位,有很多注意事项仍需要强调。 发病机制 半规管结石 壶腹嵴结石 复习下临床表现 眩晕,常为天旋地转的感觉,症状来的急,走的快,通常一次症状不超过1分钟。症状由头位变化引起,如起床、翻身、仰头等。不典型时,患者会强调:我一直有晕乎乎的感觉,并且走路也不太稳。但仔细追问病史,可以发现该患者在头位发生变化时眩晕症状明显加重,并且这个加重也往往是一过性的,此时查体可伴眼震。当然,恶心、呕吐这些一般眩晕常伴症状也多有发生。 机制大家应该也有所了解,无非就是椭圆囊上的耳石小颗粒掉进半规管里面。头的位置一变化,耳石小颗粒晃来晃去刺激位置感受器。因此,我们诊断和治疗的基础就利用耳石在半规管里面的晃动。众所周知,我们每侧都有三个半规管。见下图,重点看下它们的开口有什么特点。 (外半规管就是水平半规管) 由于位置的关系,后半规管一个开口朝上,造成耳石容易进,却难自行掉出来。而水平半规管和前半规管开口要么都接近水平要么都朝下,耳石相对不容易存。所以临床上遇到的BPPV约90%由后半管私藏耳石引起。并且,即使是水平半规管存了点耳石,引起点症状,自愈率以及自愈的速度都远好于后半规管。作为我们第一篇BPPV文章,先重点说清楚后半规管BPPV就算完成任务,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后面可以来续集。另外我觉得水平半规管复位手法挺搞笑的,居然有一个名字叫BBQ法。 诊断起来当然是要除外一些相关疾病啦,神经科大夫最拿手的就是后循环缺血,其他还有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前庭性偏头痛等,总体上有细致的病史、查体,鉴别起来不难。 后半规管BPPV诊断的杀手锏——Dix-Hallpik试验 如果能理解耳石在Dix-Hallpik试验里面怎么翻滚的自然最好。不过就算不理解,记住动作和诊断要点也不难。 由于后半规管BPPV可单侧,可双侧,即使先做一个阳性,我们诊断时两侧也都要做一遍。以右耳为例,患者先坐位,初始位置头面向正前方。第一步,头右转45度。第二步,保持头向右45度不变,快速躺下,并且头后仰约20~30度左右。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准确,我们呈现两个角度的图片。一个是从侧方看患者,另一个是在前后方看患者。 上图是侧方看的效果,先右转45度,再躺下后仰 上图是从前后位看,先右转45度,再躺下头后仰 两组图结合起来,对手法会有更好的理解,如果有兴趣,可以留心下耳石在半规管里如何运动。 大概动作是这样,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眼震的出现有潜伏期,通常2~5秒。 ?2.眼震持续时间短,保持这个姿势不变,基本上半分钟可以消失,通常不超过1分钟。 ?3.眼震为旋转性,主方向看向患耳(比如右耳病变,眼震快相向右)。 ?4.坐起来时可出现反向眼震。 ?5.重复做Dix-Hallpik试验时,上述现象减弱,有疲劳性。 值得注意的是,约四分之一的后半规管BPPV患者,Dix-Hallpik试验眼震可能阴性。所以即使诱发试验阴性,如果临床很典型,也不一定排除BPPV。 学会Dix-Hallpik试验,明确诊断,治疗也会了一半了 后半规管耳石最流行的复位为Eply法。以患侧Dix-Hallpik试验开始,再转向对侧的Dix-Hallpik位,然后转下就坐起来了。我们结合图示做细一点的讲解。 ?1、2两步,即下图A、B、C,纯粹就是上面的Dix-Hallpik试验。 ?3.D,从右侧Dix-Hallpik位,头左转90度,换到左侧的Dix-Hallpik位。 ?4.E,身体向左转90度,标准的侧卧,脸几乎朝下看地面。 ?5.坐起来。 上图主要是侧位,下面咱们再来个前后位的。 注意下,这个图A就是患侧的Dix-Hallpik位,B为对侧的Dix-Hallpik位,C为侧卧脸朝下,D坐起来 动作不难,但一些细节值得强调 ?1.每一步(上图的ABCD)都应该适当停留,直到诱发的眩晕和眼震缓解。通常不少于30s。 ?2.完成后,应该保持头直立位休息约15至20分钟。接下来怎么做取决于医生。有的医生看患者状态还可以就直接放回家了,一周后复查。有的医生会让患者再来次Dix-Hallpik试验,如果没有诱发出眼震,再重复次Eply法复位巩固下,然后回家。可是如果做完第一次复位、休息、再次Dix-Hallpik阳性怎么办呢?继续复位、休息,Dix-Hallpik检测,阴性,巩固一次,回家。回家后还要注意当天避免头过仰位、或头的快速运动,最好高枕甚至半坐位入睡。 到底是一次复位就结束治疗,还是有个检查、巩固的过程,各地的医生做法不一。研究表明,仅做一轮Eply法复位,有效率就已经高达80%左右,如果2~4次的话,有效率可进一步升到92%。区别并不是很大,可能有的地方忙不过来,一次就放回家,有问题复查再来。如果医生一上午约不了几个病人,也可以慢慢的做了查,查了做,重复下更保险。具体大家怎么做,可以根据经验选个合适的流程。 P.S.:我感觉Dix-Hallpik试验是BPPV(后半规管)的核心,诊断靠它。会了Dix-Hallpik试验后,治疗也能迅速掌握。 手法复位治疗 1、Eply手法(针对后半规管耳石症) ①病人仰卧垂头患耳向下45° ②将头转向另一侧45° ③再转动头及身体向另一侧直至脸朝下45° ④头及身体转向健侧,坐起 ⑤头向前,低头20° Eply手法注意事项 每个步骤结束后应停留足够长的时间,一般应维持至眼震消失或旋转感消失后再保持1min。 重复此5种头位直至不再引起眼震为止。 大部分患者一次复位即可,部分患者需多次复位。 一周后,如仍出现眩晕及眼震,则应每周进行一次治疗。 2、Barbcu翻滚法(针对水平半规管耳石症) ①患者坐于治疗台上,在治疗者帮助下迅速平卧,头向健侧扭转90° ②身体向健侧翻转°头转90°鼻尖朝下 ③继续朝健侧方向,使侧卧于患侧 ④坐起 Barbcu翻滚法注意事项 上述四个步骤完成头部3个90°翻滚为一个治疗循环 每一体位待眼震消失后再保持1min 3、Smont手法(针对壶腹嵴顶耳石症) ①患者在床缘坐直,治疗者手扶患者头部,头向健侧旋转45°,让患者快速向患侧侧卧下 ②快速移动身体经坐位至对侧卧位,头向下旋转45° ③让患者慢慢坐起,取直位. 4、上半规管耳石复位 ①病人仰卧垂头向下90° ②头与床呈30° ③坐起 5、双侧受累或多管受累 ①双侧后半规管。 ②双侧后半规管+一侧水平半规管。 ③同侧后半规管+水平半规管。 6、双侧受累或多管受累治疗原则 ①按半规管受累症状由重至轻,逐一半规管进行复位,可一次同时行多个半规管复位,也可分次复位。 ②每次复位前均行Dix-Hallpik和Rolltst检查,了角受累半规管位置。 ③对无法区分受累半规管,但可疑BPPV患者,可将双侧后半规管及双侧水平半规管一次同时行复位治疗。 手法复位治疗前准备 告知患者可能出现一过性剧烈眩晕。 复位治疗时,如剧烈呕吐,可终止治疗。 复位前可肌注安定10mg。 年老者,最好由家属陪伴。 手法复位禁忌症 严重颈椎疾患 脊柱畸形 未经控制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疑为外淋巴瘘者 手法复位并发症 治疗方法应用不当,致使颗粒排出严重受阻,甚至嵌顿,则可诱发剧烈眩晕。 从后半规管排出的颗粒有可能再向其他半规管移行(如水平半规管),而出现相应症状。 经复位后,排入前庭的变性耳石也有重新潜入后半规管的可能。 多次复发患者,复位后可出现不稳感或轻微头晕感。 疗效标准 1、治愈:眩晕消失。 复查Dix-Hallpik试验或仰卧侧头试验阴性。 2、改善:头位变动时,仍有轻微短暂眩晕感,但眩晕明显减轻,或虽无眩晕,但有轻度不等的头昏,不平衡感,或Dix-Hallpiky试验、仰卧侧头试验有诱发性眼震,但持续时间短。 3、无效:发作次数同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鉴别诊断 手法复位操作简单,无痛苦和不良反应,对可疑患者可门诊行手法复位治疗,若无效,首先除外BPPV。再进行其他眩晕疾病的检诊。 大家都在看 眩晕 临床常见眩晕简介 带你辨识眩晕、头晕和头昏 把握头晕与眩晕的正确诊断 痛风总是治不好,到底是为什么? ★★★★★ 看完记得分享哦 服务医生,期待支持!《HAOYISHENG》为旗下超万读者诚邀广大界友分享您的佳作,让更多医生受益,欢迎广大医师投稿: qq.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boencheng.com/kbecjj/8787.html
- 上一篇文章: 长春花的功效与作用解毒抗癌,清热平肝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