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能治疗好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

伊尔-2

(全文约字,看不完的可以先收藏)

开聊之前先说一件其他的事。前几天发了篇文章,聊了聊关于二战期间日本几款另类飞机,有位网友大大在后台留言,大意是日本二战期间飞机研发能力虽然比不上英美德,但比苏联要强得多。

这个观点墨林其实很难认可。这里有几个理由,首先是日本在二战期间飞机的总产量远小于苏联,大概也就苏联的一半左右;二是苏联从航空基础理论到试验试飞再到生产制造的整个航空工业体系,是从最初的沙俄时期逐渐积累并且一脉相承下来的,反倒是日本在三十年代之前还需要大量进口飞机,其现代航空工业也是在学习欧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是就二战这个时期来说,日本和苏联国情不一样、环境不一样、作战对手不一样、作战的思路模式状态都不一样,这些也必然导致对飞机的研发重点和方向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即使只在研发上,墨林也并没有看出来日本比苏联强在哪里。

言归正传。就着上面这个话题,今天来开始聊聊二战时期苏联的飞机。先拿伊尔-2说事,是因为伊尔-2的生产数量在军用飞机史上无出其右,比较公认的是超过了3架,加上后面的直接改型伊尔-10一共是架左右。还是和日军的飞机对比:如果按3架算,大致比日本九六式、九七式、零式、一式、二式、三式、四式、五式,外加二式双发和紫电还有雷电的产量加在一起,还要多出来那么多架,换句话说,基本这一个型号就比日本二战期间所有生产的战斗机还多得多。

机场上的伊尔-2

有人说产量高是因为损失多,伊尔-2损失多倒也是事实,但那有多方面的原因,一会后面再说。墨林的观点是,产量高的最主要原因还是需求量大,否则打完直接停产岂不省事?而需求量大首先无疑是来自于战场上能用管用且好用——毕竟要用来打仗、不能用不管用不好用的装备一般都是用不长的,西方国家对伊尔-2在击败纳粹德国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也是认可的。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德国人给伊尔-2起了一个绰号叫“混凝土飞机”,因为据说飞机太硬、用12.7毫米机枪根本无法将其击落;还给起了另一个绰号“瘟疫”,德语的本意是“黑死病”,于是在国内一般被“意译”成了“黑死神”。无论如何,也足见当时的德军对伊尔-2也是比较“认可”的。

伊尔-2的研制思路是所谓的“装甲攻击机”,苏联最早在30年代初期出现了这种飞机的概念,当时研制出了ТШ-1和ТШ-2两款飞机,那两个字母大致可以读成“特杀”,这两款飞机都是双座双翼机,机身前半部增加了附加装甲,导致飞机重量偏大、动力不足,生产服役数量都不多。

ТШ-1

ТШ-2

到了30年代中后期,几场局部战争的空中作战经验表明,低空飞行的飞机容易受到敌人地面火力的攻击,苏联的几个航空设计局同时开展了代号为“伊万诺夫”装甲攻击机的研制计划,但是几架实验型飞机都不能满足要求。当时已经拥有自己的设计局、同时还兼任苏联航空工业人民委员部第一总局局长的谢尔盖·伊留申一开始并没有参与这个计划,但背地里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一些研究,到年1月,伊留申正式向斯大林提出了他的方案,其主要是突出了速度、航程、装甲、载弹量、机枪火力等之间的性能平衡,斯大林很是高兴,也不组织招投标,直接就把任务下达给了伊留申,军方正式代号是БШ-2(伯杀-2)、工厂研制代号ЦКБ-55(车卡伯-55)。

ЦКБ-55的第2架原型机

伊留申设计方案的主要特点是采用高强度装甲钢作为前机身承力结构的一部分,而不是和以前一样在机体承力结构上附加钢板,由此减轻了一部分重量,飞机的所有重要部件都被这个装甲机身全部包裹起来,为了增强对飞机后方的防护能力,专门设置了一名向后的射击员。主要武器包括机翼上四挺7.62毫米ШКАС机枪(施卡斯),可以挂载~公斤炸弹,还可以挂8枚火箭弹。设计草案于年初提交,年7月9日完成了第一架原型机,年10月2日首飞成功。最初使用的是米库林的AM-35V型12缸液冷发动机,最大功率马力,经过测试后决定换成AM-38发动机,最大功率提高到马力。

但苏联军方这时候很自信,认为对地攻击机在战时可以得到己方战斗机的充分保护,没有必要设置后座射击员。伊留申据此对原型机进行了更改,去掉了后座射击员,在这个位置增加了一个油箱以提高航程。年底单座型飞机完成设计,开始被命名为ЦКБ-55P,后来被命名为ЦКБ-57,年12月29日首飞,年3月完成测试,从年4月开始,以“Ил-2”的名称正式投入量产,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伊尔-2。“Ил”取自伊留申姓氏俄文的前两个字母,也是伊留申设计局研制的所有飞机的统一前缀。有些早期资料上会出现“伊柳辛”这个说法,其实也就是伊留申。

单座的ЦКБ-57

生产型的伊尔-2的4挺机枪中的两挺换成了2门20毫米或23毫米航炮。航炮的选型有点小曲折,一开始准备安装的是由雅科夫·陶宾领导设计的MP-6型23毫米航炮,由一个容弹81发的弹匣供弹,这个弹匣在飞行中经常脱落,于是后来改为弹带供弹,雅科夫·陶宾因为MP-6的研制先是得了一枚列宁勋章,但MP-6最后在和沃尔科夫-亚尔采夫的VYa-23航炮竞争中落败并终止研制,陶宾本人则因为“策划生产技术上未完成和令人不满意的武器系统”被捕后枪毙,直到年才被平反。

最初的MP-6和弹匣

德国于年6月22日发动对苏联的突然袭击时,伊尔-2虽然已经开始投产但数量很少,到开战当日只生产了不到架,其中交付验收了架,装备部队的则只有98架,在一线部队的更是只有20架。因为在战争初期为应对德军入侵,原本在莫斯科和苏联西部城市附近的飞机制造厂大举内迁,使得初期伊尔-2的生产很缓慢,到年底也不过生产了架左右。

这种情况让斯大林很不满意。斯大林于是给当时两个主要生产厂,位于沃罗涅日的18号工厂和位于列宁格勒的号工厂发了一封电报,电报内容大意是酱色儿的:“你们辜负了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红军,你们竟然到现在还好意思不生产伊尔-2。我们的红军现在需要伊尔-2飞机,就像他们呼吸的空气一样,就像他们吃的面包一样,这是对我们国家和红军的嘲弄。我要求你们不要考验政府的耐心,要求你们制造更多的伊尔-2。这是我最后的警告。”

这封电报也是后来在国内广为流传的、斯大林把伊尔-2比喻成“和苏联红军的面包和空气一样重要”这个说法的出处。面对统帅的亲切关怀,工厂也感觉到了有点不好意思,于是随后伊尔-2的生产速度迅速飙升,年仅18号工厂一家就生产了架,加上其他几家工厂,全年共生产了架,年全年产量达到架、年是架,战争的最后一年还生产了架,最后的总产量达到架。在人类航空史上,在有人驾驶的飞机里,这个产量也仅次于战后民用的塞斯纳-轻型飞机,不过塞斯纳-是持续生产了几十年才达到这个产量,而伊尔-2的生产时间只有短短4年。

在统帅慈祥的目光下,工厂开足马力全力生产

全力生产的除了飞机还有发动机,这也导致其他一些飞机和设计师的日子就不太好过。米高扬的米格-3此前一直用着米库林的AM-35发动机,高空性能不错但低空差点事,这时候极不明智的想换成AM-38,结果不但发动机没换成,还在年底受命全线停产给伊尔-2让路,害得米高扬在活塞时代整个剩下的日子里都没有回过气来,年底还要心念念的拿AM-38怼到米格-3上进行试飞,直到战后喷气时代来临才总算是真的高扬了一把,这又是后话了。

给伊尔-2让路的米格-3战斗机

斯大林这么着急自然也不是因为和伊留申关系有多铁。德军在地面上以装甲部队为先导迅速推进,苏联红军急需一种哪怕是能迟滞德军进攻的有效武器。苏军中虽然也有大量轰炸机服役,但基本是清一色的水平轰炸机,对付德军地面坦克等点状装甲目标很有点力不从心,伊尔-2是当时苏军中唯一一款现成的、可以从空中对坦克实施直接打击的飞机,不生产伊尔-2还能生产哪个呢?

初期伊尔-2的对地攻击武器主要是火箭弹和铁炸弹,射击和投弹精度都不高,本来精度不够可以装药来凑,但伊尔-2自重又比较大,因此一般挂的炸弹单颗都不超过50公斤,火箭弹的装药量就更小,另外还有飞行员训练不足、攻击战术不成熟等等,因此初期伊尔-2虽然在战场上能发挥作用,但实际作战效能、特别是对德军装甲车辆的打击效果并不让人满意。不过战时伊尔-2的战果往往被扩大宣传,出于鼓舞士气的需要,这种扩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理解,虽然大部分时候苏联的宣传也着实有点过头。

找了个模型图,看一下伊尔-2的内部弹舱

年以后,苏联研制了新型“反坦克航空炸弹”PTAB,这是一种采用聚能破甲战斗部的小炸弹,单枚仅2.5千克、装药1.5千克,可以击穿包括“虎”式在内的德军坦克顶部装甲。伊尔-2可以在翼下的四个外挂布撒器内装枚这种炸弹,加上内部弹舱一共可以挂枚,一次全部投下去可以形成一条70米长、15米宽的火力带,命中概率因此得到了很大提高,年6月5日,6架伊尔-2用这种炸弹,仅用一波攻击就击毁了15辆德军坦克。

PTAB-2.5-1.5炸弹

这是一架雅克-9B在投放PTAB

作为苏军手中的“飞行坦克”和德军眼里的“混凝土飞机”,伊尔-2的重装甲自然也不是浪得虚名。当时的德军20毫米以下的火力对伊尔-2基本无法造成有效的伤害,口径再大一些的火炮在德国陆军中的装备数量又不多,而且只要不是命中特别重要的部位,基本也没什么大碍,著名的88毫米高炮威力倒是足够,但其射速又相对较小,对付机体较小又低空高速飞行的伊尔-2时更多是一种有劲使不上的无奈。伊尔-2还在机上安装了一个二氧化碳气瓶,可灌装1.2公斤液体二氧化碳,飞行时使油箱内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可有效防止油箱被击中后起火,这也进一步提高了伊尔-2的战场生存能力。

看起来有点夸张,但并非不可能

单座型伊尔-2最致命的威胁还是来自从后方攻击的敌方战斗机。当时伊尔-2战前刚刚投放到前线,飞行员和地勤人员都没来得及接受太多训练,飞行员大多只接受了最基础的起降训练,战术训练几乎没有、实弹射击训练甚至还没开始,原先设想的由战斗机护航的作战模式,也因为开战初期的措手不及和混乱组织而得不到有效组织,实际上当时苏联比较先进的战斗机如米格-3等,性能优势主要是在高空,也无法对低空飞行和作战的伊尔-2形成有效协同护航。再加上飞行速度不高、自身重量大,也导致伊尔-2在Bf这样的战斗机面前谈不上机动摆脱。很自然,给伊尔-2加一位后座射击员、回到双座布局的提议又回来了。

一开始是在前线飞机的驾驶舱后面机身上切出一个孔来进行临时改装,炮手坐在帆布背带上,安装了1挺12.7毫米UBT机枪,允许向上和向右的射角为35度、向左为15度,改装的双座型飞机于年3月初开始试验。这种临时性改装导致飞机的最大重量有所增加、最大时速也下降了10多公里,但后置机枪的效果也立即显现出来,仅在服役试验期间,炮手就击落了7架Bf并击退了许多攻击。此后工厂生产的新型号进一步改进了发动机,提高了起飞和低空性能,年1月,带有升级发动机的双座型伊尔-2开始抵达前线并投入作战。

伊尔-2的前后舱布局,蓝色箭头是散热器冷却气流通道

但与被严密防护的前舱和发动机舱等位置不同,后面射击员舱的防护要弱得多,只有原先作为装甲壳体的6毫米厚钢板,只能对一些中小口径枪弹起到防护作用,防护区域也不全,没有覆盖到后方和下方。直到年以后出厂的生产型,才把飞行员身后12毫米厚的防弹钢板移动到后舱之后,但后舱的上半截仍然是个漏洞。所有这些导致后座射击员的伤亡要大大高于前舱飞行员和飞机本身的损失。

后舱射击员是个高危职业

前面说过产量高首先是因为需求量大,第二个原因大概就要归功于结构简单、便于生产。伊尔-2没有采用太多太新的复杂技术,生产工艺也很简单,生产过程也不需要大量高级的技工,普通工人包括没有经验的妇女等,经过培训都能进行装配。伊尔-2产量虽大、改型却不多,且各改型之间在机体结构上的差异也很小,大部分改动都集中在发动机和机载武器上,因而生产工艺的改动也不大,这些都使得伊尔-2的大规模生产制造有了更多可能。

妇女也走上了生产线

虽然初期对装甲目标打击效果一般,但伊尔-2仍然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中的每一次重大战役,特别是后期在苏联对德国军队的大规模反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伊尔-2对德军运输和后勤系统的打击尤其有效,年底至年初,数百架伊尔-2被部署到斯大林格勒附近,为包围德国装甲部队的苏联地面部队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当时德军在一个机场集中了多架飞机,伊尔-2在战斗机护航下,对这个机场发动了七次突袭,72架德机被完全摧毁。库尔斯克会战期间,一些装备了2门37毫米航炮的伊尔-2出现在战场上,这对德军的坦克造成了额外的威胁,但这种航炮导致伊尔-2外挂炸弹量进一步减少,因此并没有大量采用,不久之后就退出了战场。

伊尔-2加挂的37毫米航炮

除了对地面攻击以外,扔掉炸弹等外挂物的伊尔-2有时候也被当成战斗机使,但倒不是用来和德军战斗机争夺制空权之类——苏军飞行员这一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伊尔-2主要空战的对象是德军慢悠悠的轰炸机和运输机。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伊尔-2虽然速度慢机动性也不好,但在攻击这些飞机的时候有一些战斗机都难以比拟的优势,因为德军的轰炸机自卫机枪一般都是中等口径,少有超过12.7毫米的,凭借坚固的机身装甲,伊尔-2飞行员几乎可以无所顾忌的发动攻击。

不过苏军对伊尔-2的宣传有点过头,比如有的报道称伊尔-2在一次战斗中于20分钟内摧毁了德军辆坦克、但后来据好事者考证,那场战斗中德军投入的坦克总数大概也就90辆左右。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这种扩大宣传在战时是参战方的通行作法,德国那边也不含糊,声称在年在空中和地面共击落了架伊尔-2,在年又击落了架,显然这些数字也同样浮夸,当然,也是可以理解滴。

是宣传的需要,但反法西斯战士的英勇不容抹杀

但伊尔-2在战争中的损失也的确不小。好事者查证伊尔-2的总作战损失是大约架——比德军宣称的也少不到哪里去,约占苏联作战飞机总损失的30%,另外还有差不多数量的非战斗损失。战斗损失的原因,一方面伊尔-2毕竟是攻击机,速度慢、机动性差,又一直在低空活动,经常处在敌方战斗机和地面火力的双重打击之下;另一方面在于初期苏军战斗机护航不力和战术运用不当。有资料统计在年上半年,伊尔-2的损失率大概为1/24,即每24架次战斗出动就损失1架,下半年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更增加1/12,到了年则降到1/36。至于非战斗损失,像训练失事、故障坠毁、拆件串换、返厂修理等等都要算在内,这个就没法细究了。

总的来说,伊尔-2是一款成功的飞机,有人把伊尔-2与T-34坦克、喀秋莎火箭炮等一起作为苏联红军的标志性装备之一,墨林觉得并不为过。不过尽管产量庞大,目前存世的伊尔-2却并不多,其中一部分被制成纪念碑,后来还有好事者陆续把几架伊尔-2修复到可飞行状态,在各地进行过一些飞行表演。

俄罗斯萨马拉市的伊尔-2纪念碑

一架恢复到可飞行状态的伊尔-2,据说用的艾利逊的发动机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boencheng.com/kbecrk/11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