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药物涂抹 http://m.39.net/pf/a_5897881.html

一、艺术摄影

艺术摄影指摄影中的艺术部分。作为一种重要的摄影门类,它以艺术性与实用摄影和新闻摄影等相区别。艺术摄影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来表达摄影家主观思想情感及艺术情趣的一种摄影形式。

艺术摄影塑造的艺术形象是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与生活原型有着根本的差异;是审美情感的对象化,与生理情感有着本质区别。

艺术摄影通过对现实的超越和重构,表达摄影家对社会、自然和宇宙的解释和对情感的宣泄;让观众关照人的本质力量,获得美的享受。

创作出优秀的摄影作品是摄影家的最终目的,摄影技术技巧的运用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技术手段,而在摄影的创作方法上,它必须遵循艺术的普遍创作原则,如造型创意的原则、典型性原则、艺术的真善美等。对艺术摄影的创作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创作题材、不同的创作风格流派、不同的创作手法中看到大师们的心灵表述和创作的轨迹。

(一)绘画主义摄影

年摄影艺术问世。人类在应用中,为满足摄影的客观复制性功能,进一步自然地产生了用摄影作为手段进行艺术创作的兴趣。首先是那些有绘画修养的摄影者,用摄影制作出有绘画效果的照片。

摄影与绘画以各自所具有的特性,开始了交融互补的尝试,形成了艺术摄影的初期阶段。而作为艺术摄影史上的第一个流派,则是始于19世纪50年代的画意摄影运动。其兴盛于19世纪末,消退于20世纪20年代。在发展时期产生的主要支流有:高艺术摄影、自然主义摄影和印象派摄影。

1.高艺术摄影

画意摄影运动以19世纪50年代主要从英国兴起的高艺术摄影为开端。当时,摄影是新事物,其纪实性和工艺性使社会对摄影是否是一种艺术争执不休。在竭力为摄影获取艺术地位的奋争中,产生了高艺术摄影。英国的奥斯卡·雷兰德以在“曼彻斯特艺术珍品博览会”展出他的作品《两种人生》(图1-6)而出名。这幅摄影作品模仿了拉斐尔的绘画风格。在拍摄时,他调用16个以上的模特,按预先设计好的位置摆好姿势,用了30多张底片,在两张相纸上叠印,耗时数周,方才成功。作品为31英寸×16英寸,展出时引起轰动,并且被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购买收藏。这张照片的重要意义,在于以能在艺术殿堂与其他艺术品鼎足而立,表明摄影是艺术的创作手段。雷兰德的成就,使他被誉为“艺术摄影之父”。

图1-6 两种人生 奥斯卡·雷兰德 摄

2.自然主义摄影

19世纪80年代,伴随着高艺术摄影的衰落,写实风格的画意摄影——自然主义摄影出现。自然主义摄影随艺术上的自然主义思潮出现,代表人物英国的彼得·埃默森,年著有《自然摄影》,代表作《收获》(图1-7)。在这本书中,阐述了自然主义摄影的理论体系:摄影应是一门独立的艺术,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摄影艺术可以由自然环境中的自然题材,通过取景、构图、用光和选择调焦的直接记录来实现;焦点视觉理论,即人眼视场的中间部分是清晰的,而边缘部分是模糊的,为达到人眼的视觉再现,则焦点不必完全准确。在不破坏拍摄对象的结构和形象的前提下,对焦可以有适当的模糊和变化。

图1-7 收获 彼得·埃默森 摄

自然主义的观念,对后来的摄影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如印象派摄影、直接摄影、现实主义摄影等,都从自然主义摄影汲取到各自所需的养分。

3.印象派摄影

19世纪90年代,又兴起了印象派摄影。印象派绘画、自然主义摄影的焦点视觉理论和树胶重铬酸盐印相工艺是促成这一潮流产生的主要因素。受印象派绘画的影响,许多摄影家开始运用各种柔焦和软焦手法,竭力将影像朦胧和柔化,以使作品看上去更像印象派绘画的效果,借此来实现他们所认为的艺术化。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包括英国的约翰斯顿,美国的阿尔文·兰登·科伯恩,法国的德·迈耶。

特别是年采用的树胶重铬酸盐印相工艺,更加拓宽了印象派的表现天地。有些印象派摄影家甚至在照片上使用画笔以加强和丰富朦胧的画意效果。某些自然主义摄影的追随者为了画意,更是夸大了埃默森的焦点视觉理论,甚至激进到可以不考虑是否有焦点的程度,如采取不用镜头而是针孔成像的方法。英国的乔治·戴维森的作品《葱田》(图1-8)便是针孔成像的一个典例。

图1-8 葱田 乔治·戴维森 摄

(二)连环会和摄影分离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艺术摄影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的两个组织是英国伦敦成立的连环会和美国纽约成立的摄影分离派。这两个组织的出现和存在,起到了从画意摄影向现代艺术摄影转变的纽带作用。

1.连环会

连环会年成立于英国伦敦,最初是针对皇家摄影组织令人不满的展览政策和旨在使画意摄影成为独立的表现艺术而成立的。埃默森和鲁宾逊都是连环会成立的策划者。年,举办了连环会的首屇国际性画意摄影展“连环会摄影沙龙”,展品多幅。在选拔的标准上,不论题材和手法,也不限表现风格,只以作品的艺术品位和格调而定。连环会此举赢得了艺术摄影界同行的广泛欣赏和拥护。

同年,德国在汉堡举办了“第一届国际业余摄影展”;法国也于年在巴黎成立了“巴黎摄影俱乐部”,并于年举办了它的首届艺术摄影展。随后,其他国家也陆续响应,画意摄影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连环会促成了艺术摄影的大团结,几乎所有画意派的重要摄影家都成了连环会成员,画意摄影运动很快达到高潮。画意摄影在20世纪初的10年间,成为世界摄影的最主要潮流。

年,连环会和新崛起的美国摄影分离派产生分歧,年解体。

2.摄影分离派

摄影分离派是年在美国成立的,由主要的画意派摄影家组成的非正式团体,领头人是艾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他早先是连环会成员,摄影分离派是连环会的分支机构,发起的初衷旨在将美国的画报摄影家们组织起来,通过各类活动来促进美国本土艺术摄影的发展,并与欧洲形成竞争。摄影分离派组建后的主要活动有:创办机关刊物《摄影作品》,着重介绍、宣传欧美的前卫画家、摄影家及他们的作品;开办了著名的“”画廊(在纽约第五街号开办),多次举办容许多种风格并存的绘画与摄影展览;成功地组织美国摄影家的作品参与国际展览和比赛。

摄影分离派在创作方向上,起初侧重的是以印象派摄影为主的画意摄影。年后,斯蒂格利茨、斯泰肯等人立场鲜明地倾向直接摄影的表现。由此内部产生分歧,年,随着《摄影作品》停刊和“”画廊关闭,摄影分离派也自行解散。

摄影分离派的重要作用是改变了艺术摄影原先以英法为中心的格局,使其逐渐往美国倾斜。而摄影分离派最有意义的一步,则是向直接摄影的转变。这一举措为艺术摄影从20世纪起,由画意摄影向纯摄影的过渡开了先河。

斯蒂格利茨是美国摄影史上的巨匠式人物。年他24岁时,在英国摄影比赛中,以作品《闲聊天》获得首枚奖章,由埃默森颁发。20世纪20年代后,其作品风格确定在直接摄影的追求方向上(图1-9)。斯蒂格利茨不仅是一个优秀的摄影家,而且具有杰出的组织和领导才能。年,他在美国建立了摄影分离派,创办刊物,开设“”画廊,不遗余力地提供条件,不计报酬地介绍和扶持欧美的前卫画家、摄影家,如塞尚、毕加索、马蒂斯、卡塞比尔、戴维·希尔、怀特、斯泰肯等。20世纪以来,美国能超过英法成为世界艺术摄影的前卫,与斯蒂格利茨付出的不懈努力不无关系。

图1-9 纽约 艾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 摄

(三)纯粹派摄影

纯粹派摄影是指主要由直接摄影、如实摄影、新客观主义摄影和F64小组的美学观念共同构成的一类摄影表现风格,是在与画意摄影的相对立中一步一步树立起来的。

画意摄影的美学准则是摄影作品的艺术性要以绘画效果为前提,由于过多地强调了绘画性,导致了画意摄影对绘画的依附。而纯粹派摄影则立足于摄影本体语言的独立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boencheng.com/kbecfj/4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