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关红色档案故事第五期从大码头到l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824577.html 编者按 青岛海关的百年历史,承载着厚重的文化积淀,凝聚着一代代青关人奋楫前行、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之际,办公室组织开展了海关档案故事征集活动,通过挖掘史料资源,形成了一系列图文相彰、鲜活生动的青岛海关档案故事,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重要素材。 现推出“青关红色档案故事”系列第五期《从大码头到“样板关”——在港口崛起中蝶变的黄岛海关》,展现了黄岛海关在推动世界一流港口建设,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中的蝶变故事和海关力量。 港口西迁催化黄岛海关蝶变 青岛西海岸地区原有3个海关,分别是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关、青岛保税区海关和前湾港海关。其中前湾港海关就驻守在前湾港码头。 改革开放后国家持续投入,到年,胶州湾西岸的前湾港已拥有20万吨级的矿石码头、可接卸第六代集装箱船舶的专用深水泊位和国际一流的煤炭、散粮接卸码头。 为适应青岛市经济布局调整和港口发展需要,青岛港计划用7个月的时间,将老港区由70多条国际航线、每月多个班轮、40余家船东、十几家场站、数以千计的代理和货主所构成的庞大集装箱运输网络,全部转移到新港区,将港口重心转移到前湾港。 年3月,港口集装箱航线整体西迁战役打响了。作为开放口岸,海关监管现场必须随之西迁,青岛海关决定将青岛海关大港审放处和查验处整建制西迁到前湾港,实行前湾港“一地报关”。 随着业务量暴涨,原前湾港海关一面加班加点快速验放通关,一面紧急将原有报关大厅西侧的一个车库改造成新的报关大厅,在码头监管区场地上加盖查验平台与查验楼,同时增设食堂、关员宿舍等后勤保障设施。 10月底,集装箱航线西移完毕。11月,一声令下,青岛海关多名西迁干部整装出发,整建制到达前湾港海关。 由于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海关工作量成倍增加,查验岗位的同志经常工作到深夜甚至凌晨,报关大厅人声鼎沸,审单现场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日高峰审单量达到了票。 西迁初期,码头查验区没有办公楼,同志们只好挤在用集装箱改成的办公室里,冬天北风凛冽,寒气刺骨,很多同志手脚上都生了冻疮;夏天烈日炙烤,闷热难当,关员查验服后背上被汗水浸泡出了白花花的汗碱。 西迁的同志住在黄岛,每周三晚上发一趟回青岛的班车,周四早上再赶回来。大雾天时常高速封闭,轮渡停航,隔三岔五地就会耽误在路上;住所是由办公室改造成的简易宿舍,五六个人一间,使用公用卫生间,条件非常简陋。西迁干部们有的无法陪护年幼的孩子,有的无法照顾病弱的父母,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港口航线西迁后,前湾港一跃崛起为中国大陆沿海第三、世界第十四大集装箱港口。伴随着前湾港的迅速崛起,海关机构也得到了发展壮大。年,经国务院批准,西海岸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关、青岛保税区海关、前湾港海关与西迁的青岛大港审放处、查验处共5个海关处级机构整合组成了新的副厅级黄岛海关,编制多人。 从此,黄岛海关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繁忙的报关大厅。 大通关改革促进区域经济繁荣发展 整合后的黄岛海关成为青岛关区最大的进出口通关现场,年审放报关单量突破万票,征收税款.48亿元,监管集装箱万标箱,主要海关业务约占山东省总量的六成。同时,由于港口的不断扩张和腹地经济的持续增长,港口业务日趋繁荣,黄岛海关的通关业务量不断攀升。 面对业务量持续增长与人力极度短缺的尖锐矛盾,黄岛海关在5年开始实施大通关改革:针对有纸放行环节多、时间长、差错率高的弊端,实行了“有纸申报、电子放行”通关模式,对场站放行信息全部采用电子传输和网络运作;在双休日预约值班制的基础上,开始实施“5+2”工作制,进一步方便企业通关;配合青岛海关推进“属地报关、口岸放行”作业模式,积极支持协助内陆海关开展属地报关业务,全力搭建内陆与口岸的通关快速通道。5年,黄岛海关实现税收入库亿元,比港口西迁当年增长%。年之后,又相继推出了海运直通、分类通关、出口加工区叠加保税物流功能、保税港区出口拼箱业务、电子封志等改革措施,通关流程更加优化便捷,特别是-年推出的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实现了企业扫描单证上传申报、网上查询放行信息、直接提货的全程无纸化,使企业的进出口更加高效便捷。到年,黄岛海关税收达.5亿元。 随着港口的开放,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应运而生。黄岛海关积极支持地方申报海关特殊政策监管区域,青岛保税区、青岛保税物流园区、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相继获批运营。随后又根据形势、政策变化,支持青岛西海岸综保区、青岛前湾综合保税区相继实现功能升级,海关在进驻监管中用足用活各项政策,先行先试各项优惠措施,新模式、新举措不断落地。海关监管区域特殊政策给青岛港及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红利。 一片繁忙的青岛前湾港。 智慧监管赋能自动化码头新引擎 现代港口要实现弯道超越必须尽快建成智能码头,黄岛海关主动靠前,与码头设计人员日夜攻关。年5月,青岛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终于建成投产,16台蓝色自动化桥吊矗立碧海中,远处的办公楼内操作技师在电脑上对着实时实景画面远程操作,无人驾驶的集卡车在前沿码头作业区穿梭往返自动完成输送任务。这是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集装箱全自动化码头,也是全球最先进、最高效的自动化码头,还获得全球自动化码头最佳效率奖。 自动化码头对海关监管提出了“顺势监管、快速验放”的现实需求。适逢关检融合,新黄岛海关迎难而上,直面新的挑战与机遇,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打造国际上最具竞争力的海关监管体制机制。坚持把“强化监管、优化服务、堵塞漏洞、防范风险”作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导向,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探索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监管”模式。“智慧监管”上线运行以来,得到了海关总署的高度肯定,受到了现场一线关员的欢迎,使进出口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切实获得了海关改革的红利。 年,黄岛海关又打造了智慧查验模式“升级版”,机检审图实现四级智能审图算法,通过提高识别率,连续查获红酒伪报案、夹藏韩国iPad等电子产品案、特大濒危海马干走私案、出口木炭走私案等;监管现场引入智能查验机器人协助开展封志识别、监掏复核作业,将人工参与作业时间压缩至60%;统合智慧监管手段,现场“看得更全”“认得更准”“辨得更快”,先期机检单箱平均查验时间缩短逾15%,平均过机时间由20秒降为8秒。 伴随着监管手段的升级,黄岛海关又进一次实现了流程再造。年,黄岛海关以“一网通办”为目标,成功上线云港通智慧查验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将海关、查验代理、港务调度、货主货代企业、车队等信息整合在一起,实现港务、查验、物流业务一个平台办理,打造出全新的口岸智慧查验模式;首创“进口大宗商品重量鉴定智慧管理”模式,直接增加港口经济效益约万元;率先开展“先期机检、前沿直提”改革,压缩通关时间5小时,每箱节约物流成本元;原油“先放后检”模式被海关总署采纳,为企业节约成本3余万元。 年,黄岛海关监管进出口货物3.52亿吨、进出境船舶1.02万艘次、集装箱.7万标箱,各项工作走在关区前列,并被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单位称号。 勇站前排做样板,图强跨越建强关。20年间,在西海岸这块热土上,黄岛海关为推动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贡献了海关力量。黄岛海关将继续做改革创新的先行者,站排头、走前列、挑重担,谱写新时代海关建设的新篇章! 供稿:黄岛海关 编辑:丁雪梅陆林翟乃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boencheng.com/kbecfj/8275.html
- 上一篇文章: 深圳盐田港拥堵,美国人急了让李嘉诚赚了1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