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介绍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zdxbdf/
                            

本文约字

阅读需要18min

突厥人发源于叶尼塞河上游,主要生活在今蒙古西北部,以游牧为生,其语言与中国史书上的丁零、铁勒、柔然部落相近。游牧民族的部落间经常发生冲突与战争,而且部落间的联盟经常改变,聚散无常。突厥人在没有形成自己的民族之前,曾经被柔然人奴役。他们善于锻铁,因而被蔑称为锻奴。锻奴集团的各个部落于年组成了自己的国家,并在数十年间逐渐扩张为一个帝国,被称为突厥汗国。

突厥汗国因为幅员辽阔,分为东西两部分,分由两个人治理。东突厥汗国跟中国的中原王朝有过不少交往,隋朝和唐朝的创建者都曾经受封于突厥汗国。唐代李氏家族,还有之前不少驻守西北边陲的汉族将领都曾和鲜卑或突厥上层家族通婚。唐太宗李世民就具有部分鲜卑和突厥血统。

隋朝东西突厥分布图片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草原民族最重要的文化就是御马术。马大约在年前才被人类驯化,最早是为人类提供肉食。后来,人们发现马可以驮重,再后来又发现它耳朵灵敏,记忆力也特别好,能记得走过的路,所以有“老马识途”之称。而且,马的脖子很长,能看到很远的地方,而且马跑得很快,人骑在马上很有利于作战。于是,骑兵成了游牧民族具备的巨大军事优势。

当时的突厥民族还有一项优势,那就是他们能在马上使用由几层桦木打造的双弧形的弓。这种双弧弓射出来的箭速度很快,力量也很强,跟15世纪时的英格兰长弓差不多,而英格兰长弓的长度约相当于一个人的身高,士兵必须稳站地上才能开弓射箭。

从叶尼塞河到多瑙河

东突厥汗国与隋唐两朝都有交往,与西突厥却逐渐失去了联络。于是,东突厥人慢慢地被隋朝和唐朝吸收,归顺于中国的中央政权。西突厥人则继续向西发展,而且越走越远,一直到咸海。咸海有两条河流注入,北边的是锡尔河(中国唐代以前称之为“药杀水”),南边的是阿姆河(中国唐代以前称之为“乌浒水”),起初西突厥人主要在锡尔河以北居住。锡尔河以南属于农耕社会,是粟特人居住的地方。慢慢地,突厥人越过了锡尔河,有的自愿充当奴隶兵,还有的被贩卖为定居者的家奴。

之后,突厥人又到了阿姆河之南,进入了波斯人的世界,逐步接近当时伊斯兰世界的中心——巴格达。10-11世纪时,巴格达是波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首都,也是伊斯兰世界的政治与文化中心,和(在北非穆斯林统治下的)西班牙的科尔多瓦、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中国北宋的首都开封并列为世界四大都会。但是,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自10世纪起被来自北方属于什叶派的白益王朝控制,形同傀儡。塞尔柱人起源于西突厥的乌古斯部,在领袖塞尔柱的率领下结成一个部落团体。他们先是定居在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的布哈拉,信奉了伊斯兰教,继而渡过阿姆河,由里海东岸南下,进入伊斯兰世界的心脏地带。塞尔柱人首领托格卢尔伯克于年率兵进军巴格达,驱赶了白益政权,被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任命为帝国的摄政王,并被授予“东方和西方的国王”的称号和“苏丹”的官职。从此,塞尔柱王公“挟天子以令诸侯”,建立了今天我们所说的塞尔柱王朝。

塞尔柱人进入巴格达,把持伊斯兰世界的政治中心长达11年。

年,法国北部的征服者威廉渡过英吉利海峡,控制了整个英格兰,建立起由诺曼底贵族统治的英国——今天的英语中有如此多的法语词汇,主要就是出于这个原因。又过了5年,即年,塞尔柱人在小亚细亚东部的曼齐刻尔特击溃了东罗马帝国的军队,俘虏了东罗马帝国的皇帝。之后,一批又一批的塞尔柱突厥人开始进入小亚细亚,以伊斯兰拓边战士的身份,蚕食了东罗马帝国最重要也是最大的一块领土。到12世纪中叶,在今土耳其的亚洲领土上已经有许多突厥人建立的政权。塞尔柱王朝的首领自称苏丹,在安纳托利亚中南部的科尼亚建立首都,被称作塞尔柱鲁姆苏丹国。这时,塞尔柱突厥人离开锡尔河以北的亚洲草原已经年了,离开突厥人的发源地蒙古则有多年了。他们经过了伊斯兰化与波斯化的双重过程,又先后和许多不同民族(如粟特人、波斯人、阿拉伯人、亚美尼亚人以及希腊人)通婚,但他们仍然说着乌古斯突厥语。

征服者威廉

塞尔柱鲁姆苏丹国和突厥人在小亚细亚建立的各个公国依靠对伊斯兰教的宗教热忱,加上固有的草原民族战争法则,不断扩张,把本地人建立的政权一一打败,让其成为附庸。通过行政力量、宗教皈依和大量通婚,(受波斯语和阿拉伯语词汇影响的)乌古斯突厥语逐渐取代了希腊语,成为小亚细亚的通用语言。

年,正当突厥人西进顺畅的时候,自东边来了一批源自蒙古的草原民族,统帅是成吉思汗的长孙拔都。他的军队所向披靡,占领了小亚细亚很大一部分,令塞尔柱鲁姆苏丹国俯首称臣。这样,塞尔柱王朝的力量就受到很大的牵制。因为需要应付蒙古人,塞尔柱王朝便无法兼顾自己境内的一些地方势力,不少地方的部落于是纷纷自立,其中跑得最远的一批人到了十分接近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地方。大概在年,这批人的首领奥斯曼建立了自己的小公国。这个小公国的前两代首领还不敢自称“苏丹”,只是自称“加齐”(意为拓展伊斯兰领土的边疆战士)。但后来奥斯曼公国的领土迅速扩张,向西夺取了东罗马帝国的许多地方,向东又平服了一些突厥人的小公国,于是该国领导人改称自己为苏丹,这就是后来的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前10任领袖个个勤政善治,长于征战。到苏莱曼一世执政时,奥斯曼帝国的力量到达顶峰。年,苏莱曼一世率兵抵达多瑙河,围困维也纳。这位面孔消瘦、鼻梁尖且直的苏丹被认为是当时欧洲最伟大的君王。也许他并不清楚,年前在叶尼塞河上游放羊的圆面扁鼻的牧民就是他的祖先。

《苏莱曼大帝肖像画》藏于土耳其托普卡比皇宫博物馆的“苏丹肖像画馆”

从小公国到大帝国

奥斯曼帝国建于年左右,经过年的扩张,已经占有不少欧洲领土,都城也从小亚细亚西北部的布尔萨迁到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埃迪尔内。

这时,小亚细亚东部出现了一位说突厥语的蒙古裔厉害人物,名为帖木儿。帖木儿以撒马尔罕为基地,向南打到今阿富汗,又继续南下洗劫了印度的德里,向西打到今伊朗的波斯湾,再向西北进攻今土耳其,进入今土耳其首都安卡拉,把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抓了起来。(突厥人曾在11世纪俘虏了东罗马帝国的皇帝,同是突厥裔的帖木儿在15世纪又把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抓起来,这使得本来西进顺畅的奥斯曼帝国不得不再度面向东方,放缓对东罗马帝国的最后进攻。)

乌兹别克国家博物馆帖木尔大帝画像

奥斯曼帝国的创建者奥斯曼是一个运气很好的人。他选择立国的地方就位于异教且异族的东罗马帝国首都附近。当蒙古人冲散了以科尼亚为首都的塞尔柱鲁姆苏丹国的时候,许多地方王侯纷纷自立。蒙古人撤退后,各地王侯就逐鹿中原,相互征伐。此时,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在小亚细亚的西北一角,他的敌人就是东罗马帝国,因此吸引了很多无用武之地的豪强投奔,帮他一起向西攻打东罗马帝国的领土。奥斯曼的儿子叫奥尔汗。奥尔汗攻占了不少地方,并且第一次参与了东罗马帝国的内政。当时,东罗马帝国的皇帝有个政敌,皇帝要跟他的那名政敌打仗的时候向奥尔汗求援,并且把女儿嫁给了他,于是奥尔汗成了东罗马帝国的驸马。

《奥斯曼一世肖像画》(传统绘画)藏于土耳其托普卡比皇宫博物馆的“苏丹肖像画馆”

自奥尔汗以后,好多代奥斯曼帝国苏丹都娶基督徒贵族之女为妻。上行下效,奥斯曼帝国上至贵族下到老百姓都时常娶欧洲基督徒为妻。所以,奥斯曼人的血统混杂得很厉害,他们自认为是欧洲人一点也不为过。

又过了几代,年轻的穆罕默德二世在年攻陷了君士坦丁堡,消灭了东罗马帝国,罗马帝国最后一任(第95位)皇帝战死在城墙上。在穆罕默德二世之后又过了几代,奥斯曼帝国迎来了最强大、最有威望的苏丹,他就是于年登基、年去世的苏莱曼一世,他在年带兵围困维尔纳,又在年领军向东占领了巴格达。在他之前,奥斯曼帝国已经把埃及、叙利亚以及包括伊斯兰圣城麦加和麦地那的阿拉伯半岛西部纳入了版图。—年,奥斯曼帝国的苏丹还兼任伊斯兰教逊尼派世界的哈里发,即先知穆罕默德的继承人。

奥斯曼帝国的地理位置很优越,东部不易受敌,西部可以扩张。爆发于14世纪的科索沃战役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在这场战役中,奥斯曼帝国战胜了塞尔维亚、保加利亚以及阿尔巴尼亚的联军,整体上控制了巴尔干半岛。科索沃战役后,奥斯曼帝国才开始攻打君士坦丁堡。

奥斯曼帝国占领君士坦丁堡的时候,炮兵是匈牙利人,骑兵是塞尔维亚人,他们成功地把君士坦丁堡从西边和东边包围了起来。向奥斯曼帝国臣服的联军里,有很多是信奉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和信奉天主教的匈牙利人。

前面提到,奥斯曼帝国的前10位苏丹都能征善战并勤于治国,但奥斯曼帝国的迅速扩张除了要归于这一原因,还要归于制度原因。

第一是宗教制度。在宗教的鼓励之下,开疆拓土的人被封为“加齐”之后会有荣耀感,心理素质会增强。

第二是奴官制。这是奥斯曼人的创举,就是把体质、性格优秀的基督教青少年训练成苏丹的家奴,然后派他们在王宫、政府机构或军队任职。在波斯和印度之外的整个伊斯兰教历史上,被伊斯兰政权统治的人大多是犹太教徒和基督徒。根据伊斯兰教法,这些人是要受到保护的。虽然他们不是穆斯林,但他们信奉的经文被穆斯林承认,所以他们也被称为“有经之人”。“有经之人”只要交人丁税就会受到保护,不能被当作奴隶。解决这个理论困境的办法,就是找到支持这种做法的教法学者,使其给出新的解释。于是,苏丹御用的教法学者做出了牵强的解释:如果把一个基督徒的人丁税退回,这个基督徒就不受保护了,就可以被当作奴隶。

奴官制的实际做法是:从欧洲或小亚细亚选拔年龄在10~18岁,身体健硕、头脑聪明的基督教男孩,把他们送到小亚细亚的一个农庄,让他们在那里学习语言,皈依伊斯兰教,然后给他们最好的教育。这些苏丹的家奴长大后都效忠于苏丹,这样就冲击了奥斯曼突厥人原来的部落制度——如果大家的向心力仍在自己的部落,部落和部落之间又有斗争,那么苏丹的中央集权就无从实施。奴官制虽然似乎有违伊斯兰教法,但为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添加了许多有能力并且效忠苏丹的基督徒。事实证明,那些成为苏丹家奴的青少年长大后经常把自己的家族成员劝化为穆斯林,还想方设法让家族适龄少年也能被选为苏丹的家奴。

奴官制中最有名的一部分人在土耳其被叫作新军或“禁卫军”。这支军队战斗力极强,并且效忠于苏丹,在奥斯曼帝国扩张时期无往不胜,在全世界,至少在欧洲,是唯一的一支常备军。

第三是米勒特制。这也是奥斯曼人首创的一种符合伊斯兰教传统的统治方法。“米勒特”的意思为“社区”。奥斯曼帝国的居民根据宗教信仰被分成不同的米勒特。所有的穆斯林属于一个米勒特,所有的犹太人不管住哪里都属于一个米勒特,所有的亚美尼亚基督徒属于一个米勒特,所有的希腊正教徒也属于一个米勒特。

在米勒特里面,被委任的领导者负责收税,然后缴纳给中央。凡宗教事务、教育、婚姻、财产的分配,诉讼案件、社区内部的冲突等,都由米勒特自己处理,几乎是完全自治。但在军事上,米勒特不能有自己的军队。军队只能归苏丹,交税纳粮则是所有米勒特的义务。这个制度跟过去的伊斯兰统治制度有所不同,但差异也不大。

第四是采邑制,意思类似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即所有由苏丹统治的土地都属于苏丹,别人不准买卖也不准继承。有战功的人可以由苏丹授封一块土地。但他的儿子和孙子不能继承这块土地,除非苏丹允许其继承。因此,在奥斯曼帝国内部不容易形成地主阶级,也不容易形成有足够财力和人力跟中央王朝对抗的家族。这对巩固苏丹的统治和延续奥斯曼帝国的王统是有好处的,对缓和农民对地主的抗争也有作用。

此外,我们还需要讲一下奥斯曼帝国的继承制。奥斯曼人虽然花了年的时间向西迁移了几千千米,并且渗入了大量波斯人与希腊人的血液,但他们始终维持着基本的草原民族统治方式,没有采用长子继承制。这种制度的好处和坏处很难说,起初可能是好处多,后来可能是坏处较多。

总而言之,奥斯曼帝国苏丹的继承制在草原民族中(包括元朝)大致都是这样操作的:哥哥去世之后往往是由弟弟继承,当然也可以由某一个儿子或是侄子继承,但必须要召开宗亲大会,通过协商与选举决定。奥斯曼帝国前期的年中,选的都是能干的人继位。但从穆罕默德二世开始,苏丹就对自己的兄弟不放心,怕他们趁自己外出打仗的时候在家里造反。于是,从这位苏丹开始,后任苏丹们就用不同的方法使兄弟们无法和自己竞争——或者给兄弟很多宫女,使他们沉迷于女色;或者把兄弟禁闭在宫内,不让他们熟悉政务。后来,有个苏丹干脆收买了教法法官,使其解释说苏丹可以为了维持帝国的安定和大众百姓的利益而毒死自己的兄弟,所以有人一登基就杀光自己的兄弟。

《穆罕默德二世肖像画》(油画)藏于土耳其托普卡比皇宫博物馆的“苏丹肖像画馆”

从将士用命到佞臣弄权

苏莱曼一世是奥斯曼帝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苏丹。他大面积扩展了奥斯曼帝国的疆土,包括整个东南欧洲、小亚细亚、高加索地区、黑海西部与北部(克里米亚等地)、整个肥腴新月(今伊拉克、叙利亚、约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还有阿拉伯半岛的西部(包括麦地那与麦加)和东部(今海湾诸国),以及埃及和北非(今利比亚和突尼斯)。奥斯曼帝国成了整个伊斯兰世界的领袖。

占领埃及后,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开始收缩。因为在采邑制之下,只要能不停地扩张领土,就会有新的采邑赏赐给有军功的人,也就不断地有人愿意为苏丹效劳。但到了一定程度之后,领土不能再扩张了,而贵族后代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很高,需索无度,统治矛盾就会凸显。再加上,这时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发现了新航路,把世界商业中心从地中海移到大西洋,绕过好望角就能到印度洋,进而到达中国。当时,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富足的国家。就这样,地中海以及丝绸之路逐渐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因而在丝绸之路尾端和地中海东部与南部跟欧洲进行贸易的奥斯曼帝国收的税就少了。苏丹收入减少,直接影响着军队的战斗力,从而使得领土扩张无法继续。受奥斯曼帝国统治的人口不再增加,税收也就难以增加,所以就进入了一个萎缩的循环。这是我对奥斯曼帝国宏观历史的看法。

奥斯曼帝国没有御玺,每一任苏丹有一个很有艺术性的签名式。他所发的诏书一定用这个形式来书写。奥斯曼帝国时代的文字是以阿拉伯字母拼写的乌古斯突厥语,但夹杂有大量的波斯语和阿拉伯语词汇,这就是奥斯曼文。

16—17世纪,奥斯曼帝国的主要对手是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东部信奉伊斯兰教什叶派的萨法维王朝也给奥斯曼帝国带来了一定的麻烦。总体而言,欧洲的文艺复兴使欧洲在各方面越来越强。虽然奥斯曼军队在年又一次包围维也纳,但并没有成功攻下该城,不得不再度退兵。自此,奥斯曼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的强弱对比发生变化,双方攻守开始易势。

16-17世纪的奥斯曼帝国

就在这段时间,奥斯曼帝国上层骄奢淫逸日益无度,教士集团、受他们影响的禁卫军和保守官僚联手阻碍改革,宫廷的内争日渐激烈,佞臣、宫女、阿谀奉承的文人纷纷显露身手。苏丹和兄弟之间的斗争往往反映出他们的母亲之间的斗争,也折射出苏丹后宫女眷的家族之间的矛盾。16世纪共有5名苏丹在位。于16世纪末登基的穆罕默德三世利用法律漏洞,下令同时杀死他的19个兄弟。17世纪,苏丹的更迭就更为频繁,先后共有8名苏丹。

如果说奥斯曼帝国只有哈布斯堡王朝这一个对手,那么即使对手逐渐变强,它或许还能应付。但是,奥斯曼帝国还面临另外一个逐渐崛起的对手,那就是北方的俄国。自从莫斯科大公于15世纪摆脱了蒙古统治者的枷锁以后,俄国逐渐强盛,并且开始向外扩张,它和奥斯曼帝国在东欧、克里米亚和高加索地区都发生了接触与冲突。

年,奥斯曼帝国军队最后一次进攻奥地利,包围了防备薄弱的维也纳。由于奥斯曼统帅轻敌,波兰援军赶到,奥斯曼军最后被迫撤离。此后,奥地利、波兰、俄国、威尼斯等国联合与奥斯曼帝国在几处作战,强迫奥斯曼帝国于年签订了第一次损失领土的《卡洛维茨条约》。

尽管17世纪末也曾出现过企图中兴的苏丹,但是任性而懦弱的苏丹居多;虽然也有过公忠体国的名臣(如科普鲁卢祖孙三代),但贪赃枉法者当道(管理分封采邑证书的机构可以受贿,将国有土地给予毫无战功的妇女作为“买鞋钱”),保守主义者又愚蠢颟顸。

进入18世纪,奥斯曼帝国从欧洲第一强国变为“欧洲病夫”,“落日照大旗”的景象已然可期。

《文明的地图一部丝绸之路的风云史》

作者:张信刚

中信出版集团年12月

已获出版社授权

END

作者丨张信刚

编辑

詹茜卉

校对

王用鑫

排版

李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boencheng.com/kbecrk/11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