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威特的国家概况介绍
科威特是一个位于西亚地区阿拉伯半岛东北部、波斯湾西北部的君主立宪国。在南部与沙特阿拉伯、北部与伊拉克分别接壤。同伊朗隔海相望,该国首都科威特城与该国名称同名。 科威特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已探明石油储量亿桶,约为世界总储量的10%,居全球第四位,因此石油、天然气工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 科威特的气候不利于农业,几乎全部农产品都需进口。该国开始发展多种经济,减轻对石油的依赖程度。 年1月1日,科威特正式成为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任期至年12月31日。 科威特国(TheStateofKuwait) 平方公里 万,其中科威特籍人约占30%。 阿拉伯语 伊斯兰教为国教,居民中85%信奉伊斯兰教,其中约70%属逊尼派,30%为什叶派。 科威特城(KuwaitCity)。 萨巴赫·艾哈迈德·贾比尔·萨巴赫(SabahAl-AhmedAl-JaberAl-Sabah),年1月29日即位,为第十五任埃米尔。 2月25日(国庆日,系第十一任埃米尔登基日)。 科威特位于亚洲西部波斯湾西北岸。与沙特、伊拉克相邻,东濒波斯湾,同伊朗隔海相望。海岸线长公里。有布比延、法拉卡等9个岛屿,水域面积平方公里。绝大部分土地为沙漠,地势较平坦,境内无山川、河流和湖泊,地下淡水贫乏。属热带沙漠气候,夏长炎热干燥,最高气温可达51℃,冬短湿润多雨,最低气温可达-6℃。年降水量为25-毫米。 公元7世纪,科威特是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年,居住在阿拉伯半岛内志的阿奈扎部落中的萨巴赫家族迁移到科,年科威特取得统治权,建立科威特酋长国。年科威特成为奥斯曼帝国巴士拉省的一个县。年科威特沦为英国保护国。年6月19日科威特宣布独立,同年科威特成为阿拉伯国家联盟和联合国成员国。年8月2日科威特被伊拉克侵吞,年2月26日科威特复国(具体可查看世界历史网《科威特历史发展阶段简介》的相关介绍)。 君主世袭制酋长国。埃米尔是国家元首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一切法律以及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和协定均由埃米尔批准生效。科威特主张维护民族独立、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发展民族经济,实行高福利制度。海湾战争后,科威特迅速开始战后重建工作,加强国防建设,在政府部门和经济机构中逐步推行科威特化,放松对反对派的限制。科威特禁止一切政党活动。目前,萨巴赫家族统治地位牢固,政局相对稳定,安全形势良好。 年11月12日正式颁布宪法。宪法规定,科是一个主权完整、独立的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为国教,其教义是科立法的基础;埃米尔必须由第七任埃米尔穆巴拉克·萨巴赫后裔世袭;立法权由埃米尔和议会行使,埃米尔有权解散议会和推迟议会会期;行政权由埃米尔、首相和内阁大臣行使;司法权由法院在宪法规定范围内以埃米尔名义行使;王储由埃米尔提名,议会通过;埃米尔任免首相,并根据首相提名任免内阁大臣等。 科威特国民议会于年1月23日成立,是立法机构,一院制。主要职能是制定和通过国家的各项法令法规;监督国家财政执行情况;行使各项政治权力。议会通过的法案需经埃米尔批准才能生效,埃米尔有权否决或提请议会复议某项法案,但如议会仍以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或在以后某届议会以简单多数通过,该法案则自动生效。议会有权就政府内外政策及有关事务向首相和大臣提出质询,要求其解释有关情况;组成调查委员会对任何事务进行调查;自由表达其观点和看法;通过对大臣投不信任票罢免其职务。议会由50名经全国选举产生的议员和现任大臣组成,每届任期4年。第15届议会于年12月选举产生,议长是马尔祖格·加尼姆(MarzouqAl-Ghanim)。 年11月19日,科威特第35届政府首相贾比尔·穆巴拉克·哈马德·萨巴赫(JaberAl-MubarakAl-HamadAl-Sabah)宣布辞职。萨巴赫埃米尔随后任命原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萨巴赫·哈立德·哈马德·萨巴赫(SabahAl-KhalidAl-HamadAl-Sabah)为新任首相,并授权其组阁。目前新内阁组阁尚未完成。。 科威特全国划分为六个行政省,即首都省、哈瓦里省、艾哈迈迪省、贾哈拉省、法尔瓦尼亚省和大穆巴拉克省。 科威特司法机构隶属于司法部。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查长由埃米尔任命,法院以埃米尔名义在宪法范围内行使司法权。 萨巴赫·艾哈迈德·贾比尔·萨巴赫(SabahAl-AhmedAl-JaberAl-Sabah):埃米尔。年出生。曾任外交大臣,后兼任新闻、石油和内政大臣。年任第一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年任首相兼外交大臣。年1月29日继任科威特第十五任埃米尔。对华友好,曾于年5月、年8月、年8月和12月、年7月、年5月、年7月七次访华。 纳瓦夫·艾哈迈德·贾比尔·萨巴赫(NawafAl-AhmadAl-JaberAl-Sabah):王储。年出生。历任哈瓦里省省长、内政大臣、国防大臣、社会事务和劳工大臣、国民卫队副司令。年7月任第一副首相兼内政大臣。年1月被任命为王储。 萨巴赫·哈立德·哈马德·萨巴赫(SabahAl-KhalidAl-HamadAl-Sabah):首相。年出生。曾任社会事务和劳工大臣、新闻大臣。年起任外交大臣,年2月任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年1月任第一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年12月连任外交大臣。年12月任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年11月被任命为首相。 石油、天然气工业为科威特国民经济主要支柱,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占出口收入的92%。近年来,政府在重点发展石油、石化工业的同时,强调发展多元化经济,着力发展金融、贸易、旅游、会展等行业,并提出“国家愿景”年发展愿景,将科威特建设成为地区商业和金融中心,发挥私营企业在科威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保障人民生活全面均衡发展,实现社会公正。 主要经济数据(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12万美元 经济增长率:1.5% 外贸总额:亿美元 出口额:亿美元 进口额:亿美元 外汇储备:亿美元 汇率1美元=0.第纳尔 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科威特现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亿吨,居世界第六位。天然气储量为1.7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十八位。 科威特以石油开采、炼化和石油化工为主。年原油日产量.4万桶。科威特石油公司(KuwaitPetroleumCorporation)为世界十大石油公司之一,全面负责科国内外的原油和成品油销售。 科威特可耕地面积约公顷,无土培植面积约公顷。近年来,政府重视发展农业,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5%。以生产蔬菜为主,农牧产品主要依靠进口。渔业资源丰富,盛产大虾、石斑鱼和黄花鱼。年产量在1万吨左右,产值约万科威特第纳尔。 科威特交通运输十分发达。全国公路总长4万公里。汽车拥有量为96.8万辆,其中私家车80万辆。科威特有一座国际民用机场,两座军用机场。机场起降架次3.3万次/年,客流量万人次/年,运货量14万吨/年。主要港口是舒威赫港和舒艾巴港。 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出口商品主要有石油和化工产品,石油出口占出口总额的95%。进口商品有机械、运输设备、工业制品、粮食和食品等。主要贸易对象是:美国、日本、英国、韩国、意大利、德国、荷兰、新加坡等。 科威特每年用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8%来援助发展中国家。年成立科威特阿拉伯经济发展基金会,代表科政府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财政和技术援助,资助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发与建设。 科威特实行高福利制度,免缴个人所得税,享受免费教育和医疗,并提供就业、物价、房租和结婚等补贴。医院15所,床位张,另医院。平均每千人有医生18.3人,护理人员48.5人,床位2.8张。 科威特实行义务兵役制,义务兵期限2年(大学生1年),预备役期14年。现科军总兵力为24,人。埃米尔为武装部队最高统帅。 科威特实行免费教育,全国小学、初中、高中均为四年制。全国现有各类学校所,其中公立学校所,私立学校所,其余为成人教育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等。在校学生共46万多,教师为3.7万人。教育经费为政府财政预算的10%左右。政府重视扫盲,年颁布义务扫盲法,建立了62个扫盲中心,文盲率已不到10%。 科威特新闻制度相对开放、自由,报刊多为私营。全国主要有8家日报,其中阿拉伯文报5家:《舆论报》、《政治报》、《火炬报》、《祖国报》和《消息报》;英文报3家:《科威特时报》、《阿拉伯时报》和《每日星报》。有3家官方新闻机构:科威特通讯社、科威特广播电台和科威特电视台。科威特通讯社系国家通讯社,建于年10月,年起用阿拉伯文、英文向国外发稿。科威特广播电台建于年,用阿拉伯语、英语等广播。科威特电视台建于年12月,用四个频道播放阿拉伯语和英语节目。年起,租用阿拉伯卫星对外播放本国节目,还通过卫星接收站转播埃及卫星电视节目。 科威特奉行温和平衡外交政策。致力于维护阿拉伯国家团结和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协调合作,以维护海湾地区安全稳定,同时高度重视同其他大国关系。科威特是联合国、阿拉伯国家联盟、海湾合作委员会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成员国,迄今已同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boencheng.com/kbecrk/5068.html
- 上一篇文章: 招聘速递伯恩光学惠州有限公司百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