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本科艺术教育,推进中外艺术教育理念融
NUA |以艺术的名义讲述有温度的故事 百年芳华,今往复来。 虽是料峭风寒,裹紧衣帽取暖在南艺校园显得有些多余,因为欢度岁华诞的南艺宛若百年前的初生一般,又迎来了另一个“春天”。 年12月9日,由南京艺术学院主办的中外艺术教育高峰论坛圆满落下帷幕。来自全球四十多所世界知名大学和艺术类院校的校(院)长和知名专家紧紧围绕“全球化背景下艺术教育的任务:融合、发展与创新”这一大会主题,聚焦高等艺术教育中的本科教育,展开了深入的对话与交流。 本次论坛重点讨论了高等艺术教育领域中本科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创新等论题,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包括设计教育中的伦理性与创新;音乐教育中的学科交叉与文化融合;舞蹈教育中的身心教育与文化传承;戏剧影视教育中的转型与创新、美术教育中的多元与共享等内容。涵盖包括美术、设计、音乐、舞蹈、戏剧、影视和传媒,艺术史及文化产业等领域。 开幕式 12月8日上午9时,伴着南艺学子亲手弹奏的美妙乐曲,中外艺术教育高峰论坛在南艺音乐厅隆重开幕。教育部、省教育厅领导以及来自全球四十多所世界知名大学和艺术类院校的校(院)长、知名专家和我校领导出席开幕式。 南京艺术学院校长刘伟冬致辞 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谢建明主持开幕式 刘伟冬对与会领导和艺术界同仁的到来表达诚挚的欢迎。他指出,今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伟大实践指明了方向,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行了全面系统部署。教育部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释放出了中国高等教育“回归本科教育,坚持以本为本,向着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进军”的强烈信号。 本次论坛我们将本科艺术教育作为中心议题,邀请国外知名院校的院(校)长和著名专家,与国内艺术院校同仁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全球化语境下本科艺术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他提到,在办学中,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面对文化强国建设对高素质艺术人才的迫切需要,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对高品质艺术产品的强烈需求,面对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坚定步伐,中国艺术教育既迎来了巨大的机遇和舞台,也肩负着时代的重任和光荣的使命。 此次论坛旨在共同探讨全球化语境下本科艺术教育的理念创新与实践,这既是对中央和国家高等教育发展部署的积极呼应,也是推动中国高等艺术教育进一步深化内涵建设、聚焦“四个回归”的必要之举。 他表示,希望通过论坛的举办,能够增进各国艺术院校间的了解,推进艺术教育的理念融合和实践创新。也希望借助中外艺术教育高峰论坛这一平台,南艺能与国内外院校间建立起长久而紧密的联系,在教育教学、学术研究、艺术创作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开展广泛、务实、深入的合作,共同谱写新时代艺术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新篇章。 省政府外事办党组成员、省友协常务副会长蔡锡生致辞 蔡锡生指出,截止到目前,我省与6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对友城,位居全国首位。我们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思路精神,运用国际友城等对外交往平台,进一步推动中国和江苏文化艺术走向世界,与世界各国文化艺术互学互鉴共谋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活力资源。 未来的目标就是要运用系统化思维,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而南艺举办的主题为融合、发展与创新的中外艺术教育高峰论坛聚焦全球艺术教育的核心问题,探讨全球化语境下的创新成果,这对江苏省教育领域的对外开放和交流有着非凡的意义。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艾宏歌致辞 艾宏歌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的大变革,大调整,艺术教育如何顺应新时代的发展大势,培养新时代的艺术人才,是我们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作为中国教育部的直属从事留学服务工作专门的机构,长期以来通过出国留学,留学回国,来华留学和国际合作项目等4个方面的工作,一直在致力于推动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服务全球学子,打造国际人才。在中国的教育对外开放迎来了新的发展格局之际,世界教育、艺术教育的舞台更加广阔,不同文化之间更应该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促进艺术教育的交融、交汇融合和发展创新。 剑桥大学克莱尔?霍学院副院长史蒂芬?伯恩与南京艺术学院副校长吕斌代表两校签约 我校还与英国剑桥大学克莱尔?霍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加强两校甚至是两国的文化艺术交流,积极地为全球化语境下的艺术教育合作搭建平台。 美国马里兰艺术学院校长SamuelHoi发言 如何让艺术融入生活,一直是艺术教育领域要攻克的问题,来自美国马里兰艺术学院(MICA)的SamuelHoi给我们分享了他的教育理念。 由于艺术也是整个社会的镜像,艺术家的工作也拥抱了技术的演变,社会的演变,所以不只是在校园里面研究艺术,研究某一个类别,而是要拥抱社会的变化,商业的理念,拥抱社会的责任,这是艺术教育、艺术大学现在非常重要的使命之一。MICA通过在各大社区创建文创空间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生活,从而使艺术创作更接地气。这对培养更具创造力和多元化的艺术人才有重要意义。 北京舞蹈学院校长郭磊发言 中国舞蹈高等教育需要有一个变化,就是“变”字。世界上一切都在变,唯有“变”不变。对此,郭磊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随着国家新时期改革的深化,美越来越凸显出作为一种文明的要素,对人、对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深远影响。 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进程中,以传承美、创造美、弘扬美为已任的中国舞蹈高等教育正经历着重大的教育理念的变化和育人模式的转型。从微观和宏观上讲,首先树立其教育理念和育人精神是前提,其次要建立和完善现代舞蹈高等教育制度。面向全球化的未来,舞蹈高等教育应给予舞蹈人对社会与历史的理解力、对艺术表达的想象力、质疑反思的批判力、有兼容并包的创造力。 意大利雷焦艾米莉亚音乐学院校长马克·费里尼发言 马克·费里尼详细介绍了学院教育工作情况,特别是改革之后新条款框架下是如何培养年轻音乐家的。 他说,学院推翻传统教学方法,采取了创新教育模式,为在校生提供更多专业性的工作机会,在全世界80多个国家开办过演奏会的专业团体合作。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我们面对多文化的碰撞,创造什么样的条件才能更好欣赏文化多样性,提升艺术敏感度及保持自身的传统,不只是意大利的居民,全世界人民都能够从艺术音乐文化中,从严谨与开放当中学习到重要的理念那就是成长、包容及文化共存。 上海戏剧学院校长黄昌勇发言 黄昌勇针对戏剧领域结合学院自身发展情况分享了他的理念。面向新时代在全球化不断加剧的情况下,戏剧的交流和互动已经成为常态,我们反思和总结我国戏剧特别是话剧表演人才培养的模式,构建具有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世界影响的中国学派的演员培养方法和体系迫在眉睫。我们应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加大中国传统戏曲与西方经验的融合。 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副校长保科丰巳发言 保科丰巳在开幕式上简要分享了现如今正处于教育改革阶段的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的改革经验。 东京艺术大学的教育体制第一注重技术,第二聚焦创造力的培育。技术是跟着科技每年都会进步的,那么在这个进步的过程中,我们要思考美术教育的创造力应如何去教育培养,大学也需要把这些平台放在教育的体制里面。在美术教育的变革之中,我们也在探究和科技结合在一起如何产生新的创造性。得出的结论是,通过改革其实自然或者是身体性传统是最重要的。 南京艺术学院校长刘伟冬发言 在论坛最后,刘伟冬针对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等问题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本科教育是大学最根本的任务,也是最基础的教育。它需要结构秩序和各种规范,在中国它是以专业或者是专业方向为单元,以课程设置为技能学习和知识获取的主要路径。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而教材又成为课程的支点,所以对高校而言,最优秀的教师队伍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这要求我们要处理好教学、科研和创作三者之间的关系。 其中,本科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立德树人。所谓立德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树人就是在业务上、专业上精进卓越。艺术教育理所当然包含着美的教育,但是不能等同,更不能替代美育。 他提到,南京艺术学院注重通过问题的引导,让我们学生白癜风诊疗体系白脉软膏对外伤白癜风治疗效果如何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boencheng.com/kbecwz/4638.html
- 上一篇文章: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城市规划一科赴规划分局
- 下一篇文章: 本周荐酒伯恩济贫院玛兹香贝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