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十佳医院 http://pf.39.net/bdfyy/

包起帆:扬起创新的征帆

包起帆(左)在上海港码头和工友一道研究装卸货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在位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区内的包起帆创新之路陈列馆,参观者络绎不绝,有高校的师生,有工厂的员工……他们来到这里,都为寻找一个答案:创新的持续动力来自什么?

包起帆,从码头工人,到技术骨干、企业带头人、物流专家、国际标准的领衔制定者……在众人眼中,包起帆的人生充满惊叹号,而包起帆自己认为,他只是从未在平凡的岗位上画上创新的句号。

年4月9日,包起帆凭借“15吨滑块式单索多瓣抓斗”项目获第15届日内瓦国际发明与新技术展览会金奖。年,同一个授奖台上,他再次获得3枚国际金奖。时隔28年,港口生产实现了由人力化向机械化,由机械化到数字化,再到自动化、智能化的数次跨越,他的持续创新和卓越贡献,令主办方都惊诧不已!

而他的发明远远不止于抓斗。他参与开辟我国港口首条内贸标准集装箱航线,参与建设我国首座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积极推进国际首套全自动散矿装卸设备系统的研发,领衔制定了集装箱—RFID货运标签系统国际标准。

上海港是中国航运经济扬帆起航的见证者,而包起帆就是港口生产自动化创新的践行者。40多年来,包起帆连续五届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第一届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称号。他带领团队技术创新,获国家发明奖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获巴黎、日内瓦等国际发明展金奖36项。如今,他带领团队仍奋战在创新一线。

创新就在脚下,但创新之路并不平坦,唯有孜孜以求、不断探索。

包起帆的老同事王伟平讲述了一个“三上圆珠笔厂”的故事。包起帆无意中发现圆珠笔的启闭结构正是抓斗所需要的,但如何将这个原理应用到抓斗中呢?包起帆找到圆珠笔厂希望能够看看图纸,但不是吃闭门羹就是被推脱,最终他三上圆珠笔厂,见到了图纸解开了谜团,抓斗新的启闭结构得到实现。

“如果浅尝辄止,知难而退,就没有创新的成功。其实,所有的技术革新都有一个破题、解题的艰难过程。”王伟平说,“关键是面对困难时,你是选择迎难而上,还是退避三舍,包起帆总是选择前者。”

哪里不安全,哪里效率低,哪里成本高,哪里质量要提升,包起帆就在哪里动脑筋。从业40多年中,围绕码头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和节能减排的需求,他的创新版图不断扩大。

年5月,在巴黎国际发明博览会上,包起帆发明的诸多应用获得4枚金奖,成为年来在该展会上一次获得金奖最多的人。

包起帆提出的公共码头与大型钢铁企业间无缝隙物流配送新模式,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码头建设的优秀典范,为此,年他获得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阿西布·萨巴格优秀工程建设奖”。

进入21世纪,我国成为世界集装箱港口吞吐量第一大国,但在这一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中却鲜有中国的声音,更难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发明进入国际标准。

经过数年攻坚,包起帆团队制定的中国集装箱电子标签相关国际标准——ISO()终于在日内瓦ISO中央秘书处正式发布。这成为我国自年开始参与ISO活动以来,在物流、物联网领域首个由中国发起、起草和主导的国际标准。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包起帆在岗位上播下创新的种子,更让团队的创新之树根深叶茂。分享成果、共同成长,是包起帆十分注重的团队发展理念。他认为,扎实的团队是创新的基础,对团队的技能培训是关键。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包起帆践行生命不止,创新不竭。他在工作中坚持创新,就是因为发展的道路上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需要破除瓶颈,释放活力。包起帆说:“我们艰苦创业需要付出汗水更需要奉献智慧,要以创造性劳动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要在创新路上继续前行。”

许振超:新时代港口工人“不服输”

这是许振超在青岛港工作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在新时代里,每个港口人都应该有‘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才能与时代同步,与时代共进。”站在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上,71岁的许振超说。不远处,正在作业的大型自动化集装箱桥吊,正精确、高效地吊运着来自海内外的集装箱。

许振超,年参加工作,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7月调入青岛港工作后,他先后担任青岛港集装箱公司桥吊司机、固机队队长、桥吊队队长、党支部书记,现任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高级经理。

“是时代催着我学,催着我进步;也是时代成就了我,成就了我们港口工人。”回顾50余年工作历程,许振超如此总结。

三句话不离拼搏和创新,“不服输”,是许振超的“成长密码”。

20世纪90年代,我国各大港口全球化运输火热,但那时多数港口的集装箱装卸效率较低。有的港口因为装卸慢,导致客户责备,甚至丢失客户。

为此,当时在港口一线干桥吊队长的许振超下决心要提高装卸作业效率。

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每天带领工人开碰头会、反思会……许多工人一开始并不理解,更不接受,“放着舒坦的活儿不干,偏要追求什么工时效率”。

许振超就是“不服输”,他始终抱着一颗“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心态,一遍一遍地跟工人们在码头上“磨”。

很快,他带领班组逐渐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活,熟练掌握了各类桥吊的技术数据和机械性能,他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人专家”,并亲手带出了“王啸飞燕”“显新穿针”等一大批具有社会影响的工作品牌,装卸作业效率因此提升了20%。

但许振超并没有就此止步。

一位去过日本的船员说,日本的码头装卸作业效率极高,不愧是在全世界都闻名的高效率港口,很多船员都赞叹不已。

许振超的同事、桥吊司机郭磊告诉记者,这个小小的经历再次激起了许振超“不服输”的劲头,这一次,他要为国争光。

此时,青岛港新港区建成投用,现代化设备也逐渐部署到位。

“有了金刚钻,敢揽瓷器活。”许振超再度带领工人埋头苦干,熟悉新设备、研究新技术、探讨新方法。与此同时,单位也给许振超极大支持,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政策给政策,帮助许振超和他的团队克服了很多困难。

年,作为桥吊队长的许振超第一次带领他的作业队打破了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此后,“振超团队”又先后9次刷新集装箱装卸纪录。从此,“振超效率”闻名世界。

尽管如此,许振超依然“不服输”。年,许振超又领衔组织实施了轮胎吊“油改电”集成技术创新,填补了该技术的国际空白,年节约资金万元以上,噪音和尾气排放接近于零。

如今,许振超依然在传统集装箱码头改造征程上前行。他带领攻关团队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双起升岸桥的远程半自动操作,让司机离开传统的高空驾驶室,在现场控制室即可实施远程控制操作,为传统码头向半自动、自动化转型提供了一条可复制的成功经验之路。

正是凭借着过硬的素质和成绩,许振超先后荣获改革先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一届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最美奋斗者等称号,被誉为新时期中国产业工人的楷模。

获得诸多荣誉的许振超,始终有着一颗工匠的初心。近年来,虽然从一线工作岗位退下来了,但许振超在拼搏的路上没有停下来。

“我觉得我还可以做点事情,所以这几年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boencheng.com/kbecyy/8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