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末,一场轰动世界的科索沃战争爆发。这场战争在北约军队的介入下,最终导致了南斯拉夫的解体。

虽然战争已经过去了二十余年,但科索沃仍被许多报刊和杂志冠以“欧洲火药桶”之称,似乎其动荡仍未停止。

先前,科索沃在我看来也只是一个动荡不安、断壁残垣的危险地带。

那么科索沃的现在究竟如何?

我怀揣着好奇和一丝忐忑,决定进入科索沃一探究竟。

普里士提纳市景

从塞尔维亚入境科索沃,在边境设有边关检查站。虽然塞尔维亚直到现在都不曾承认科索沃独立,但大多数西方国家已经承认了科索沃政府的独立性。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护照进入科索沃仍需要办理签证,或凭借有效的申根签证进入。我凭着运气靠美签过了边检,但网上看到很多小伙伴都没能成功进入科索沃。)

普里士提纳大巴站

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到科索沃首都普里士提纳,车程大约5个小时。过了科索沃边境检查后,我们在距离普里士提纳大约40分钟车程的一座边境城市更换了一辆小型巴士,其拥挤程度让我们瞠目结舌。

不禁慨叹一句:就是这样带我们进科索沃“首都”的吗?!

到普里士提纳的小巴士

虽说许多国家已经承认科索沃主权独立,但在科索沃与塞尔维亚边境地区,一些聚居的塞族人还是心向塞尔维亚。我们在经过了边检进入科索沃后,仍然在沿路看到了许多悬挂着的塞尔维亚国旗,这种情况直到我们靠近普里士提纳才消失。

所以事实证明,至少边境地区的冲突短时间内仍然不会消失。

路边悬挂的塞尔维亚国旗

也许是中国政府尚不承认科索沃的主权独立,所以走在普里士提纳街头,极少见到中国甚至东亚面孔。因此,当我走在街上,会被不少人行注目礼,甚至有些车辆从旁边开过也会按喇叭。

这里的旅游业尚不十分发达,因此酒店配置普遍较为落后。从我入住的酒店看出去,甚至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中东风格。

入住酒店提供的早餐

酒店窗外风景,中东味浓不浓?

如果不是披上了战争的外衣,普里士提纳这座城市原本应该非常美丽。这里大部分是阿尔巴尼亚族人,整座城市安逸且干净。漫步街头,没有人愿意相信这里遭受了战争的洗礼。

普里士提纳市景

普里士提纳市景

普里士提纳市景

也许这座城市是从废墟上重建起来的,所以在新城区市中心地带,所有的建筑都看起来非常现代化。当然,这里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现代化和传统风格的结合。乘坐公共汽车经过几个站点,就会看到具有东欧风格的老城区群落。在我看来,这种风格与中东阿拉伯风格有那么几分相似之处,毕竟都曾被奥斯曼帝国统治。

普里士提纳市景,其实我心目中的中东也长这样。

普里士提纳市景,这里是不是更像中东?

在普里士提纳,各种教堂和清真寺分散在市区的每个角落。这里有著名的XhamiaeMadhe清真寺。这是征服者穆罕默德至时期建造的,其作为奥斯曼帝国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流传至今。

XhamiaeMadhe清真寺

XhamiaeMadhe清真寺顶板装饰,浓浓中东风,极其壮观。

当然,这里不止有穆斯林文化,还有着丰富的天主教色彩。在新区市中心的特蕾莎修女主教座堂就是其中一个代表。这座教堂在年被批准建设,与欧洲大部分天主教教堂不同的是,这座主教座堂充满了具有阿尔巴尼亚鹰为主题的现代风格。

特蕾莎修女主教座堂

这座教堂拥有一个五层楼高的侧塔,其配备电梯,可供人们登上塔顶欣赏这座新兴城市的市景。(没能登上是我一大遗憾)

教堂正面,非常宏伟壮观。

在这座教堂的对面,是另一座非常有特色的建筑:科索沃国家图书馆。这座图书馆对拥有密集恐惧症的人来说,非常不友好。如图:

科索沃国家图书馆

这座图书馆于年开始由克罗地亚设计师进行设计,于年开始建造,其全名叫彼得?博格达尼图书馆。这座建筑也十分具有争议,有些人认为它非常华丽,但有些人认为这座建筑非常丑陋。

图书馆的顶端是白色玻璃穹顶,这在阿尔巴尼亚和塞尔维亚地区非常流行。立方体和圆顶是巴尔干地区物体的特征,特别是网状的钢栅栏。整座建筑美观又奇怪,自成一体般的存在。

更近,对密集恐惧症更加不友好

国家图书馆这样看其实也还好。

除了教堂和清真寺,科索沃国家博物馆也是一个非常值得参观的地方,这里不大,但记录了科索沃战争的点点滴滴。

科索沃国家博物馆

这是一座非常年轻的博物馆。原本我们打算花五分钟随便一逛,反正也是免费,反正也没有人来参观。但进了门后,一位非常热情的年轻导览员,带着我们介绍了各种关于科索沃的历史,着重介绍了楼梯上一件特蕾莎修女的巨幅肖像,这座钉书钉制作的巨幅肖像闪眼的悬挂在楼梯间,呼吁着对和平的向往和珍惜。那一瞬间,我突然被触动了,我似乎已然忘却,这座充满活力的新兴城市,是彻彻底底从战争中艰难爬起来的。

特蕾莎修女画像,近看非常震撼。

在二楼,保存着这个国家的战争纪念品,以及承认科索沃为主权国家的国家的旗帜(大约有来个,没有中国但有爱尔兰)。

这是所有已经承认科索沃主权独立的国家和地区

这是充满了战争的回忆。

市区纪念柱

市区纪念雕塑

大概是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距离战争年代已经相对比较久远。但对于科索沃来说,硝烟仍未完全结束,战争后所留下的创伤仍然随处可见。在市区内,大大小小的纪念柱和雕像随处可见,这些都在展现着当地人民对和平的珍惜、向往。他们建造了比尔克林顿雕像,用来感谢当年北约对他们独立战争的帮助。

比尔克林顿纪念雕塑

近年来,由于主权问题,科索沃和塞尔维亚都未能够加入欧盟。然而,这里的人民对于加入欧盟的期盼也是彰显在方方面面,他们的车牌和欧盟国家的车牌样式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少了欧盟车牌所具有的星团(毕竟也还没有加入欧盟)。大概这样做,至少让他们内心得到了一丝满足。

大致上看,车牌与欧盟国的车牌毫无差别。

在新区的市中心,一个耀眼的“新生”标语Logo屹立在国家体育馆前。

新生

在这个新生纪念牌的附近,大大小小的咖啡店和下午茶座环绕,当地人闲适的坐在其中,与其相拥,享受着和平年代的自由和惬意。

这是这座城市、这个国家独立主权的宣言,对重生坚定的信念和信心。

在旁边的咖啡店坐着欣赏,邻座的大哥指着这个纪念牌自豪地告诉我们,这是全世界最美的标语。

没错,这是重生中留下的瑰宝。

这是和平的光辉。

是生命的绽放。

你可能还想阅读:

发现中世纪奥秘——爱沙尼亚塔林

在波罗的海海边配上一座歪曲房子

阿木Kevin途牛旅游大玩家/驴妈妈签约作家/中国图库签约摄影师玩车玩音乐吃遍全世界阿木Kevin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boencheng.com/kbechb/5010.html